面對青少年孩子的情緒風暴,父母可以做的十件事
這兩天接連有大學生輕生,年輕生命的殞落,這件事讓我們沉痛省思,為何這些菁英學子對活著沒有期待,為何我們無法及時接住這些孩子?看到新聞後,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心情沉重表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應該要如何成功,卻沒被教育如何面對挫折或失敗,因此有幾件事想要轉達給父母及孩子:
【給父母的話】
1、情緒教育是所有教育裡最重要的一環,因為情緒教育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幫助孩子面對挫折。所以我們從小就該耐心的去引導孩子,教他們把負面的情緒表達出來。
2、給孩子溫暖的關心,不要讓孩子誤以為你只關心他的成績。當孩子情緒混亂時,要用適當的關心轉移他的注意力,不要聚焦在成績及表現好壞。
3、幫助孩子發展「可容忍空間」,例如成績訂一個範圍、目標訂一個範圍,不要訂下太多絕對的標準,這樣才不會造成孩子達不到就崩潰的行為。
4、教孩子覺察自己很沮喪時,就要找人說說話,找同學、找父母、找老師(重要的是平常要有支持系統),當孩子來找你說心事時,大人要專注的回應,不要敷衍及分心。
5、不要讓孩子只剩下念書這件事,要引導孩子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要鼓勵孩子去活動,就算時間已經很少了,還是要留下一些空白時間,讓自己去做念書以外的事。
【給孩子的話】
1、孩子,當你感到很沮喪時,你要想到你不是孤獨一個人的,找你信任的人說話。
2、孩子,如果你在網路上聽到酸言酸語,你都不需要理會他,因為有些人只能用抵毀別人來證明自己,他並不是了解你。你最應該去聽聽看的是,了解你的朋友以及父母的建議。
3、一直都過不去某些點,就暫時先不要努力吧,先去做點其他的事轉換心情,工作的效率會更高。
4、不要遇到問題就先責怪自己,因為你遇到的問題可能就是難題,是因為題目太難而不是因為你的錯。
5、不要習慣性的否定自己「我很爛!」、「我很廢!」,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要鼓勵自己,也要看到自己進步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