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的兒童拼圖發展
拼圖可以全方位啟發大腦,包括認知能力、專注力、觀察力、解決問題能力、精細動作發展、視動整合能力、甚至是自信心的建立等,所以說拼圖是非常適合親子共享的遊戲。
很多家長都會買拼圖給孩子,但當發現孩子把拼圖拿來倒、拿來炒菜,絲毫沒有要拼的樣子,心可能就涼了一半,又或者是孩子拼沒幾片,就跑掉,只好安慰自己,孩子可能對拼圖沒興趣。
其實未必,只要互動技巧足夠,並給予孩子適齡的拼圖,孩子一定能好好玩拼圖一段時間。
一般來說,拼圖的能力不完全取決於年紀,主要還是仰賴經驗,爸爸媽媽可以依照片數的多寡,和圖案的簡單程度,慢慢增加孩子的經驗,孩子就可以持續進步。
以下是依照孩子的發展狀況,所給予的拼圖建議,平常很少玩拼圖的爸媽先別被片數嚇到,可以從更簡單的開始,只要累積足夠經驗,孩子就能完成。
拼圖的兒童發展學
1~2歲→拼1-3片
先以單片的基本形狀配對為主,再進階到動物或車子圖案,有小握把方便抓取的更好。
2~3歲→拼6-10片
以孩子喜歡的形狀或圖案為主,拼圖底板有形狀提示,且有洞方便取出。
3~4歲→拼12-18片
可以開嘗試無底板的大拼圖,或立體拼圖,小片拼圖還是建議以有底板為主。
拼圖較無方法,採「試試看」、「能放進去就好」為主。
4~5歲→拼20-40片
可以嘗試一般大小拼圖,拼的片數取決於圖案的複雜程度。若底板有形狀提示,片數可達到60片。
拼圖較有方法,會注意顏色或部位,但翻轉及配對技巧不好。
5~6歲→拼60-100片
不需要有形狀提示也能拼,解決問題的方式較侷限,通常一次只能注意一個特徵,但隨著經驗不同,能力會有落差。
6~8歲→拼100-260片以上
有足夠的解決問題能力,能依照顏色、形狀、物件等去做分類,能看到部分就知道全部,並正確放到空間中的位置。
掌握6原則,孩子更喜歡玩拼圖
1、選擇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或圖案
2、從片數少的開始
或者是親子合作,30片的拼圖僅讓孩子負責一半。
3、選擇顏色落差大,不要太複雜的圖案。
4、解密拼圖策略
例如找邊、找顏色、找圖案……等,讓孩子體會依照這樣的步驟,就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5、多給予讚美與肯定
也像催眠孩子,例如原來你找東西好厲害,原來你是拼圖達人……,建議孩子的自信心。
6、增加空間詞彙
在拼圖過程中,增加許多空間的正確詞彙,例如上、下、左、右、裡面、外面……等,增加孩子的空間概念,有助於類化到其他空間活動的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