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怎麼教?爸媽都該學會的8引導法【下載情緒行為紀錄表】
每個孩子都一定發過脾氣,只是有些孩子脾氣一下就過去了,有些孩子卻不僅發脾氣的頻率高,發起脾氣來的強度也大而且持久。有媽媽形容,每天聽孩子這樣鬧,真的會很厭世,因為他們得不到、不順心會哭就算了,有時請他洗澡、穿衣服、吃飯也都可以發脾氣,跟孩子相處似乎變成了一種壓力,因為不知道下一秒孩子會不會因為什麼事就爆炸了。
到底這種愛哭鬧、愛尖叫、愛亂發脾氣的孩子,爸媽當下該如何處理?真的是因為太講求「愛的教育」,孩子才會這樣肆無忌憚、無限上綱嗎?但用兇的、用打的,卻又是在傷害彼此之間的感情,有沒有更好的引導方法呢?有的,面對家有愛發脾氣孩子,爸媽要學會8件事:
1.要能理解0~12歲孩子都會發脾氣
很常聽到爸媽抱怨,「都已經小學了,還這麼愛亂發脾氣,又不是小baby」。然而,發脾氣這件事又沒有常模,誰說小學生就不能發脾氣,雖然發脾氣的程度與頻率應該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但這應該是自己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其他孩子比,比來比去只會令自己和孩子更生氣。不同年齡發脾氣的原因可能不盡相同:
◆嬰兒時期:多半因為生理不適而發脾氣,例如餓了、睏了、熱了、尿布濕了、不舒服……等。
◆幼兒時期:多半因為挫折而發脾氣,尤其這個年紀表達能力還沒有很好,因此會特別愛發脾氣,故常有trouble two之稱。
◆幼稚園時期:仍可能因為挫折而發脾氣,尤其當餓了、累了就會更加明顯,但這年紀也開始學到「發脾氣可能是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當大人會因為孩子發脾氣而退讓時,孩子發脾氣的頻率就可能加劇。
◆小學時期:理論上這個年紀的孩子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都明顯提升,發脾氣的情形應該要減少很多,但倘若小學生還是很頻繁發脾氣,那就要留意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情緒調節能力是否有明顯不足,需要特別加強。
當大人不會過度期待孩子不該發脾氣,期望值與現實較接近時,大人的包容度也能提升,不易動怒,就能更有智慧去處理問題。
2.要能冷靜控制自己的情緒
試想一下,當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大人大吼大罵會讓整個情況更好嗎?或許可以震攝住孩子,但孩子也學到了大吼大罵的人就是贏家,相信這不是爸媽所樂見的。因此大人務必要保持冷靜,控制情緒,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身教。
3.要能暫停行動30秒
停下來的目的是要大人先預想一下,即將要採取的行動對孩子可能會產生什麼結果,如果會讓孩子情緒更糟,那豈不就是讓場面失控更久。要記住,當孩子發脾氣,大人的目標永遠是盡快讓孩子冷靜下來,與大人之間產生連結,才能化解孩子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