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手打人,不能只處罰他!爸媽必學STOP四步驟
【步驟3】說故事法:透過人物故事來引導
父母要用堅定態度跟孩子溝通,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因為當孩子脾氣上來時,他接收到的都是他不可以的訊息,如果把孩子情緒全部堵住了,他沒有地方可以發洩,也沒辦法告訴別人我現在發生什麼事。所以當孩子做錯事不要先指責他,可以透過繪本中的人物故事來引導,一起討論主角做錯的地方,一起溝通哪一種改善方式會讓事情變得更好,孩子的情緒反彈會比較小,也夠願意接受大人的意見。
【步驟3】情緒控制法:練習控制自己的衝動
情緒是需要練習的,所以父母平時要教情緒演練,孩子大腦才會自我控制。有兩種練習可以減低孩子動手的行為,第一種練習就是心理學裡面發現的,透過21次的演練,可以讓孩子大腦的迴路跟行為達到改變;第二種是可以用「停看聽引導法」來訓練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停」讓孩子把脫序的行為停止
首先,把孩子現在脫序的行為「停」下來,讓彼此有冷靜緩衝的時間。
「看」讓孩子看到父母生氣、嚴肅的表情
讓孩子看到父母生氣、嚴肅的表情,很多家長犯的通病,常常是因為邊做其他事,邊管教孩子,你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這一點也沒什麼。但當你嚴正以待,一直盯著孩子,並明顯地表現你的情緒,通常孩子就會意識到大事不妙,也會比較收心不敢搗蛋。
「聽」聆聽孩子心裡的聲音
聆聽孩子的聲音,當你已表達情緒時,別忘了也要讓孩子懂得表達自己,請孩子先談談他內心的感受,再問他父母為什麼很生氣?因為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他不見得是故意,只是沒想得太多,如果急於懲罰,孩子就會不知道對錯,下次也很容易再犯。
我們不要只看到孩子表面的攻擊行為,而聽不到他內在的聲音,我們必須解讀孩子情緒冰山下的秘密,得知他心裡真正想說的話。希望各位父母能在情緒教養中,學會以柔克剛、以緩制急;孩子越急,我們就要越慢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