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陪伴越多,孩子長大後學習動機越強
爸媽陪孩子體驗與操作,提升認知能力發展
★ 小叮嚀
認知的架構取決於孩子體驗和操作經驗,無論是肢體動作技巧或用手把玩物品,都是孩子在提升自己認知的過程。
父母在陪玩時,要參與而不是光在旁邊看或是「主導」。擴充孩子的玩法對孩子來說是有趣的新發現和培養新的經驗喔!
與父母互動越多的孩子,未來也會更聰明
研究證實,與父母、師長、同儕互動越多的孩子,小腦袋瓜會越聰明唷!情緒&社交力要好,團體互動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父母在陪伴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少主導,多擴充
父母在陪伴過程中,少「主導」,多「擴充」,例如寶寶在玩沙的時候,不要要求他一定要做出什麼作品或怎麼玩,但你可以在他旁邊示範一些玩沙工具的操作來吸引寶寶,讓寶寶了解沙不是只用手玩,還可以用工具玩。
◎ 促進孩子察覺情緒
父母應該經常正確的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不論是喜怒哀樂。從故事或媒體中去建立孩子的同理心,了解自己的情緒,也了解別人的情緒。
◎ 使用情緒經驗幫助思考
有些情緒經驗的觀察或體會是會讓孩子更專注、記憶更深的。
例如,當孩子從故事或他人經驗中聽到了某些行為產生的負面情緒結果,我們應立即帶著他思考這個結果的成因,讓孩子感受並問他「換做是你怎麼辦」、「你會有什麼情緒」,增加孩子藉由不同的情緒學到更多問題解決能力。
◎ 了解更多複雜的情緒,增加孩子社交力
情緒處理是非常複雜的,但每一次的情緒經驗如果能好好的機會教育,就會養成孩子主動管控自我情緒的習慣,而教育者對孩子適當的溝通、分享及回饋也是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
此階段幼兒喜歡觀察其他孩童遊戲,來擴充自己遊戲的方式。在家可以認真玩,在外面都一直分心,是「正常」的,父母不需因此而擔心寶寶是否專注力不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