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孩子越罵越不乖!謾罵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還有一類的家長,常吼罵孩子是因為自己「孤單無助失落」,只要有帶過孩子的大人就知道,孩子常有無法料到的狀況,對於自己本身還有其他事要做的大人來說,真的是很焦頭爛額,這時身邊沒有協助的隊友,自己獨自面對時便容易對孩子大吼。
排除「目的性嚇阻」,若大人常常大吼,其實是顯示自己的身心靈正遭受到許多的壓力,而大吼孩子後,又會產生對孩子的愧疚,讓大人自己感到自卑感、無助感,產生「我是不是一個失敗的父母」,「是不是我們孩子去別人家會過得更好」的心態,這無疑是一種壓力的惡性循環。
5招舒壓成為戒吼爸媽
1.教養角色的合作
一個人帶孩子教孩子真的很辛苦,能夠和另一半討論教養的合作模式,可以減少許多壓力負擔唷,但分工合作要避免淪為二分法,如:行為是媽媽教,作業是爸爸教。建議爸爸媽媽可以使用「角色互換法」,如:週六爸爸是主角、週日媽媽是主角,這也可以讓孩子理解今天主要照顧者是誰而精確地找尋對象、尋求協助,避免孩子過度依賴某一方。
2.休閒活動的建立
有了孩子之後真的好難有自己的時間,過度付出容易讓自己身心俱疲,有些照顧者甚至不會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理狀態,壓力越積越多反而被對方誤會成「怎麼好像有了小孩後脾氣更差」,所以角色互換後要建立休閒活動,如:跟以前的姐妹出去逛街,跟遊戲上認識的哥們打一場遊戲。
3.在家舒壓的模式
如果你是獨立照顧小孩的家長,那真的是更辛苦了,很多時候事情真的會忙不過來,建議從規劃日常做起,規劃時不要把時間訂太緊,適時有任務間的休息時間,若孩子年齡較大,可試著規劃彼此的空白時間(孩子玩自己的、爸爸或媽媽也做自己的休閒活動)。
4.自身情緒的覺察
因為生氣憤怒是本能反應,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可能孩子做了一件事,我們又覺得他再犯了就又吼了孩子,平時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寫個「情緒小記」,利用文字化的方式看到自己情緒的變化,以及為何這件事會感到生氣?原來是前一件的事情煩躁而遷怒此事了。
5.振奮內心的對話
在孩子犯錯或是不配合的當下,記得先深呼吸,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即將說出的話,對於改變現況有比較好嗎?」如果沒有,那寧可不說,別把事情越弄越糟,這時可以給予自己和孩子多幾次機會,並且試著想起孩子的好和進步,如:上次我叫了10次,這次我叫了5次他就會去做,其實他有進步,再給他一點時間與機會。內心對話有助於拉長時間,讓自己調節壓力,和緩情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