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怕錯」到「樂於挑戰」,爸媽要教六件事
怕錯怕失敗的孩子,在學習的路上容易躊躇不前,因為擔心犯錯、做錯,孩子就可能需要竭盡所能地控制狀況,以確保能夠成功,也可能自己失敗,然後把錯都歸咎到他人身上,或用負面的態度來評價自己,因為擔心做錯選擇而無法下決定,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很令人感到疲憊的。
因此,怕錯的孩子,在學習上常見有三種表現:
第一、還沒開始就放棄,以避免可能的失敗
第二、遇到問題不敢問,因為怕連問題都問錯
第三、第一時間沒做對就嚴重影響情緒、焦慮,導致後面表現更差
孩子怕錯怕失敗,爸媽怎麼教?
該如何教導孩子不要怕失敗,勇於挑戰呢?下面六點要做到:

1.改變孩子對犯錯的觀感:強調從錯誤中學到的經驗
不論是自己失敗或孩子遭到挫折時,大人都要做好典範,表現出正向的精神,例如「很好,這樣我就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要換個方式」
2.著重努力而非能力:讚許孩子過程中認真的表現
有些時候因為能力的關係,就是會失敗,例如我們家的弟弟在學象棋的過程中,因為年紀小,都輸給哥哥,但有一次,他很開心的說,「今天哥哥花好久的時間才贏我」,當時我很佩服他,因為他已經學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了。
3.讓孩子感受愛無條件:不論失敗或成功爸媽態度不變
這點是大人務必做到的,我們很容易因為孩子的成功而開心、讚美,但當孩子失敗時,總是平淡的說沒關係,就在試一次,對孩子而言,這樣的反差真的很大,孩子也會明顯感覺大人只有在自己成功時,才會比較喜歡自己。
4.先做好最壞的打算:再壞都想好怎麼解決就不怕
如果孩子先天就是容易焦慮緊張的個性,這是因為他對於環境的變化沒有辦法及時處理應變,因此可以陪伴孩子養成習慣,先把最壞的狀況想好,做好心理件事或想好解決方法,就沒甚麼好擔心的了。
5.解決問題最重要:共同討論各種情況處理方法
前面提到,怕錯就是孩子比較沒有應變、解決能力,因此從小要建立的就是教導孩子思考各種解決方法,這絕對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有耐心地逐步引導。
6.經常討論成功與失敗:透過故事體會成功背後的付出
所有人都一樣,只會看到他人成功時的光芒,卻無法看到背後的付出,所以可以多跟孩子討論成功背後的努力,透過孩子的經歷、自己的經驗或名人傳記的故事,讓孩子更能體會沒有失敗過怎麼會成功的道理。
3~6歲孩子怕輸,不同年齡有不同引導策略
孩子會怕錯,除了先天個性,也和後天的教養有關,特別在3~6歲。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明顯的因挫折而發脾氣,怕輸,輸了就生氣,這時很多大人會跟孩子說「輸了沒關係」、「輸了再試試就好」,但你知道這樣的說法,反而更讓孩子感覺「輸」不好,更在意他自己輸了嗎?為了避免孩子從「怕輸」變成「怕錯」,從小引導孩子耐挫、樂於挑戰,就是爸媽的重要課題。隨著不同年齡的心智成熟度不同,有不同的引導方法。
3歲較自我中心
這時期的孩子比較自我中心,一切以自身感受、立場、想法為主,因爲他們正在建立同理心,此時大人告訴他的「輸了沒關係」,孩子是完全沒辦法接受的,他們想要的只是很單純的「我就是要成功」「不管如何我就是要達成目的」,這時候很多大人只好幫孩子完成,但也無法訓練到耐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