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小孩壞習慣,大人先換說話方式
作者:王宏哲 (親子天下出版《教養的真相》)
教養雖然沒有對錯,但有時候若用錯方法,不但無效,也會造就孩子耳背、教不動的個性。就像做父母的都期待孩子能有高EQ,但當他犯錯時,父母有時急著教導,而忽略了靜下心來了解孩子背後的原因與動機,示範了低EQ 的行為,進而被孩子模仿。
孩子在過多的壓力下,會把感官關起來
我在臨床教學將近20 年,看過很多叛逆的孩子,發現他們之所以不聽大人的話,其實是大人在教養時做錯了4 件事: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出版《教養的真相》
爸媽一定要記得,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千萬別一口氣要求孩子都做到。例如,很多父母只要時間一趕,在開口交代孩子時,就是一連串不停地說「我再1 分鐘就要出門」,這樣只會讓孩子生氣、放棄,因為他聽不完整你的重點也做不到。
美國心理學家曾發現,單單一個指令裡,成人只能接收到7個上下的重點,6 歲以下的小朋友更少,大約3 ~ 5 個重點就是極限了。
管教的重點是,交代事情時,要讓孩子中斷正在做的事,讓視線看著你,且要以短小輕薄的句子為原則,愈簡單、愈明確、愈好理解的才是最理想的指令,而且要提出合理的要求,讓他們發自內心並付諸實現。
例如:「9 點全部關燈睡覺」,可能就是缺乏彈性的不合理要求;而「9 點~ 9 點半關燈睡覺」,就是較合理的要求,他們會比較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