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看見孩子失敗,要教他從失敗中學習七件事
4.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
當孩子比較冷靜下來後,讓孩子知道他有隊友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不過有些孩子不喜歡大人講太多,反而覺得自己被瞧不起,所以分寸拿捏很重要,給孩子一些時間,只要讓孩子知道有問題爸爸媽媽隨時他來討論就好。
5.思考如何避免再次失敗:
我最常跟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失敗了、考差了,我一定不會罵你,因為我知道你一定很難過,但我最希望你知道的是,了解問題出在哪裡,才不會下次又失敗,然後又要再難過一次,也就是提醒孩子物比要思考如何避免再次失敗。
6.階段化規畫目標:
有些時候失敗是在所難免,如果孩子的目標只有二分法,贏或輸,那失敗的機率當然很大,例如下棋,當程度不如人時,一定幾乎每次都輸,這時候,目標就不設定為贏,而是有沒有更慢才輸,只要讓對手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贏你,那就代表自己成功了。
7.創造成功的正向經驗:
一直失敗一定會沒自信,所以大人一定要協助調整目標、引導解決方法,讓孩子在失敗後,透過檢討改進,而成功的經驗。這種從失敗到成功的經驗很重要,會讓孩子體會到”失敗真的就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在告訴我哪裡可以改進,才會更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最後提醒各位爸爸媽媽,別輕易剝奪孩子面對失敗的機會,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是讓孩子一直失敗,還是要是孩子本身的氣質而定,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抗壓性超差的孩子,那麼建議失敗的程度和量漸進式給予會比較好。此外,有些孩子會習慣依賴,失敗了就想仰賴大人幫他想辦法,因此在教導孩子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中,大人要做的是引導孩子主動採取行動,而非總是需要靠他人提醒「下次要這樣做」,這樣才能培養出即使跌倒了也能重新站起來,堅強自立的孩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