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家事的孩子,長大高薪機會多4倍!
之前有研究發現,孩子從小被訓練做家事,他未來的成就愈高。而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George Vaillant)也調查研究指出,童年時期有做家事習慣的孩子,成年後獲得高薪職位的機率多了4倍,失業機會則比一般人少了15倍。
其實原因就是,表面上看起來是從小訓練做家事,但實際上是從小在培養「責任感」,孩子更能學會自動自發!反之,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長大了也多半不能吃苦,過度依賴,工作成就平平。
做家事,養出獨立、負責、體貼的能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還在叫孩子「快去念書,家事我做就好」?我們不要養出只會念書,生活上什麼都不會的小孩。
1-12歲孩子能做的家事清單
從小訓練孩子做家事是很重要的,這些生活細瑣的事情,大人做愈多,孩子獨立的時間就會愈晚!爸媽一定要知道,幾歲的孩子可以開始訓練做什麼家事:
1歲後可以做的家事
.練習自己收玩具到一個玩具箱裡。
.自己把吃完的碗、湯匙遞給爸媽。
.觀察花及植物,練習澆水的動作控制。
.將自己的繪本放到書架上,練習直立的推進去。
.訓練將自己的小椅子收到桌子底下放整齊。
.出門前,訓練孩子把大家的鞋子拿出來。
.把爸媽洗好的奶瓶及餐具放到消毒鍋裡。
2歲後可以做的家事
.幫忙拿濕紙巾及抹布擦桌子,而且可以把桌上的果皮撥到垃圾桶。
.練習把散亂一地的拖鞋一雙雙放好。
.訓練將自己的尿布丟到垃圾桶。
.找出地上的餅乾屑,用濕紙巾擦掉。
.將晒衣夾從衣架中拔起,練習手指出力壓的動作。
.照顧弟妹時,請小哥哥、小姐姐幫忙拿衛生紙、濕紙巾及尿布等。
.採買時,請孩子幫忙拿比較輕的塑膠袋,回家後進行分類,要放冰箱或是要收到櫃子裡。
.給孩子一個小鍋子,讓孩子練習分離葉菜及莖。
3歲後可以做的家事
.幫忙洗菜、洗米及挑豆類。
.幫忙分配大人和自己的衣褲和襪子,放到不同的籃子裡。
.會自己將不同類的玩具歸納收到不同的櫃子及箱子。
.將自己換洗的衣物丟到洗衣籃裡。
.練習在自己洗完手後,捧水將水龍頭沖乾淨。
.對折衣服兩次,把衣服疊起來。
.幫忙資源回收,當分類小達人,分類紙類、瓶罐、塑膠類等。
.把全家人的乾淨襪子,練習捲起來或摺疊起來,收到格子裡。
.學習清潔自己的小手帕,學習擰乾並晾起來。
.協助將晒衣夾夾到衣物上固定,並掛在晒衣桿上。
.練習用清水洗自己的餐盤及杯子。
4~6歲可以做的家事
.自己準備隔天要穿的衣服
.自己學穿衣穿外套
.睡醒會自己摺棉被
.摺完衣服並分類收納
.吃完飯後幫忙收拾餐桌
.幫忙提購物袋
.在廚房當二廚,協助媽媽洗菜備料,幫忙攪拌食材
.自己整理書包
.出門帶自己需要的東西
.幫忙餵食寵物
.替植物澆水
7~12歲可以做的家事
.幫忙倒垃圾
.幫忙洗碗,並把乾淨碗筷收進烘碗機中
.照顧寵物,固定餵食、打掃、幫忙洗澡
.洗完衣服後,會幫忙晾起來
.跟大人一起換床單
.使用吸塵器、掃把、拖把等工具整理居家環境
.每週打掃房間一次
.清潔廚房水槽、流理台,擦拭瓦斯爐
.刷廁所地板、清洗馬桶
.會做簡單的料理,例如蛋炒飯、炒青菜
.幫忙採買日常用品
有時候不難發現,大人拿著長長的掃把在掃地,孩子總是喜歡搶著做,我分析出兩個原因:一是在他眼裡是大人的玩具,平常玩不到;二是孩子希望跟你一起做同一件事比較有趣。這在兒童發展上被稱為分享式注意力(Jointattention)的行為,也是孩子們搶玩具的原因之一(別人手上的總是比較好玩)。
把做家事讓孩子覺得是一種遊戲,變成最想探索的活動,所以我很希望所有的爸媽把家事引導成學習,讓孩子提早學獨立。
(下一頁繼續,訓練孩子做家事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