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讓孩子有責任感,先給他犯錯的空間
當孩子想放棄,別跟他說「要堅持」
不過有趣的是,我的大女兒經常在學習進度落後別人時,展現出非常懊惱的一面。比如有一次,她就很不開心地跟我說,她不想學語文課了,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作文很糟糕。
當時我嚇了一大跳,因為她雖然不是名列前茅,但怎麼樣也用不上「糟糕」這麼嚴重的字眼呀。我趕快問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她才跟我說,因為她發現班上有些同學 都已經可以看沒有注音的書了,但她卻還做不到。
在那瞬間,身為母親的我,心裡有超多的OS,像是「遇到困難就是要堅持」、甚至是「怎麼可以遇到一點挫折就要放棄」等等,可是這些口號說來容易,但是身為父母,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口頭上對著孩子喊口號,而是要引導 她們去尋求解決的方法呀!
說實話,付出了努力卻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果,感到挫折是必然的,即使是大人,在遇到挫折時,都不見得能在第一時間弄清楚自己的負面情緒究竟是怕輸、是沒自信、還是其他的,更何況是一個才念國小的孩子?
於是,我壓下了心裡想要講大道理的念頭,告訴自己不要急、也不要氣,而是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而溝通,第一個重要的是同理心,所以我立刻告訴姊姊,說媽媽懂得她念語文很辛苦,如果她真的覺得壓力太大,我們可以轉到中階班。
這並不是放棄,而是放慢腳步,千萬不要信口說出類似「這有什麼難的」這種話,雖然有些父母這樣說時是好意,想著要替孩子打氣,但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了解,甚至會讓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變得沒自信,覺得這麼容易的事情,怎麼自己居然做不到?
問問孩子:「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可以怎麼處理?」
在同理和安慰之後,讓孩子宣洩了情緒,再來就是引導孩子去思考,分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問姊姊:「妳覺得同學的作文能寫得那麼好,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她冷靜地想了想說,她知道那些作文很好的同學,都有同一個家教老師,所以我們一起決定了找這位家教老師上課,而果然,她的作文就慢慢進步了。
當了爸媽之後,我慢慢體會到古代人說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感受,這並不是說當爸媽的都想逼小孩要有大成就,而是很多時候,爸媽眼見著孩子明明做得到、但卻因為各種原因不去做時,心裡真的會很著急。
放棄是容易的,爸媽也不想整天板著一張晚娘臉,可是我們總是會擔心,等孩子長大了,他會後悔小時候放棄得太早、會惋惜小時候不用功。身為父母,我們總是兢兢業業地摸索,一下子想到許多教育書籍上說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一下子又顧慮到很多在專業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回想童年時總是感謝父母的鞭策……
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給予孩子的陪伴與溝通,讓他們理解「成績」和「分數」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是自己對於學習的態度。這種觀念,並不是靠苦口婆心的說教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讓孩子去學習和體會,唯有自己經歷了,才會真正地做到。
延伸閱讀:
(本文摘自Melody殷悅《現在的妳,在哪裡?》,圖片、文章經重版文化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