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ody:讓孩子有責任感,先給他犯錯的空間
前幾天錄了一整天的節目,回家時,看到桌上有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親愛的媽媽,這是我的考試,請妳看和簽名。這是我目前考過最爛的數學考試。我希望我明天做更好(我明天要考試)。我知道我做錯的地方,爸爸有跟我複習明天的考試,不要擔心。」
雖然只是短短幾行字,但當下我的心都融化了,明明自己正懊惱著成績不理想,但卻仍然會安慰我不要擔心,女兒就是這麼地可愛和貼心!
轉眼間大女兒也是念高年級的大女孩了,也開始有了一些功課和考試的壓力,而我最感到驕傲和欣慰的,並不是她的成績有多好,而是她真的知道讀書是自己的責任,會自動自發地完成,不用我一直緊迫盯人。不過就像我在上一本書裡提過的,責任感要靠培養,而培養責任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養成自律的習慣。
這個體悟其實是源自於我自己的童年經驗。還記得我小時候,爸媽一來是工作忙,二來也是抱持著傳統觀念,覺得孩子小時候就是要好好玩,念書是稍大一點的事。這樣的想法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卻讓我在中學時吃盡了苦頭, 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自律的習慣,等到爸媽開始要求我念書時,根本就坐不住。在大人眼裡,這是貪玩不用功,可其實這就像是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要他跑步,即使只是一百公尺,也會氣喘吁吁啊!
(圖片來源:重版文化)
一塊白板教養法,養成孩子自律好習慣
正因為是這樣,兩個女兒開始上學後,我就在家裡掛了一塊大大的白板,寫著兩個孩子每天該做的功課,每當她們完成一樣,就在後面打一個勾。好笑的是,這一塊大大的白板讓每個來我家的朋友都驚訝得要命,紛紛幫我冠上「虎媽」的稱號,可是白板掛久了,兩個孩子慢慢地會開始自動自發地完成該做的事,當她們知道念書是自己的責任後,偶爾放假也不至於玩瘋收不了心。
就像去年初因為疫情的關係,教育部突然宣布要多放兩週寒假,當時我的朋友圈裡所有的父母一片哀嚎,紛紛瘋狂地開始尋找還有什麼課程可以給孩子上,畢竟孩子是會玩「野」的,兩週假換來的,很可能是兩個月心還收不回來的後果。
所以即使學校還放著假,我還是跟兩個女兒說,假期結束了,雖然還不用去學校,起碼要像上課時一樣做到早早上床、早早起床,她們也乖乖地回復了正常的作息。果然之後學校宣布有些線上課程要上時,她們的狀態老早就已經調整好了。
培養孩子責任感,先給他犯錯的空間
我常常聽到很多做父母的抱怨孩子沒責任感,永遠都丟三落四,就像我有個讀者常常跟我說,他經常在睡前檢查孩子聯絡簿時,才發現明天要帶的東西沒準備,然後他就得大半夜開著車,想盡辦法去找二十四小時營業的超市或店家。他說他也想過是不是要放手讓孩子自主管理,但是一放手的結果就是孩子把事情搞得亂七八糟,還一副無關緊要的態度。說真的,我了解當父母的心急,但我總是告訴大家,這都是必經的過程,想讓孩子有責任感,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犯錯的空間。
就像被朋友戲稱為虎媽的我,平時是不檢查姊姊的功課的,畢竟把功課寫好是她的責任,怎麼會是我來檢查呢? 只要她跟我說她做好了,我就會百分之百的相信她。當然,小孩子難免會有粗心大意的時候,有時候功課會寫錯、有時候老師交代要帶什麼忘記帶,但我覺得那都是比一時的成績更重要的機會教育,讓她從錯誤中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加強什麼部分。
►推薦閱讀:0-12歲孩子如何培養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