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過動孩子不是兇就有用
過動的孩子總令父母感到管教不易,喊不動、講不聽,出門不緊盯可能就闖禍,爸媽接到老師的訊息都已成家常便飯了。正因為感覺怎麼管都沒用,不少家長會傾向幫孩子找運動類的課程,一方面是想消耗孩子的精力,二方面是這類課程多半是男老師、男教練,男生比較兇,覺得孩子會比較聽話。
的確,有些家長會回饋說孩子在上某些課的時候很乖,家長就會把這歸功於老師夠「兇」,但請家長仔細回想,孩子表現好的課,老師都很兇嗎?其實也不盡然。因此,管教孩子,「兇」絕對不是關鍵,尤其是過動兒,因為他們的講不聽、管不動是源自大腦本身功能出問題。
1.過動兒不是故意好動,而是不能控制
過動的孩子常有坐不住的問題,上課起來走動,或者是坐兩腳椅,無法安坐,敲擊手腳或扭動身體,去到外面總愛東摸西碰,亂跑、爬高爬低,動個不停,這些其實都源自於他們大腦抑制功能較差,他們都知道不可以,但當發現自己的行為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2.過動兒不是愛發脾氣,而是情緒失調
過動的孩子情緒大腦——杏仁核,無法充分被較高層的大腦皮質所調節,導致他們在管理挫折和調節情緒是有困難的,顯得他們總是比同齡的孩子還愛發脾氣、易怒,甚至當情緒來時易有攻擊行為。
3.過動兒不是喜歡拖延,而是計畫困難
過動兒的大腦在組織、計畫、篩選與排序上是有困難的,因此他們可能翻開聯絡簿,看到一堆作業,就不知道從何做起,接著,想到忘了要補鉛筆,打開抽屜又忘記該做的事是什麼,就這樣做事沒有計畫、不知道先後順序,然後一再推延。
4.過動兒不是懶惰逃避,而是欠缺動機
過動兒的家長常會說,他們只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專心,沒興趣的事,就懶得做,甚至逃避。但,實際上,這是大腦回饋系統的問題,他們對於未來可能的回饋較不敏感,對眼前當下的回饋較有反應,簡而言之就是要立即滿足,無法延宕滿足,所以做事常會有啟動困難及動機欠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