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做一件事
一個才剛上小一的孩子來評估,父母説,小孩超愛唱反調,叫他去做事都故意唱反調,都要搞到人家很生氣,父母不明白這是有什麼問題。後來,我發現,帶孩子的長輩,不是不管,反而是管很多,希望孩子説1就要做1,説2就要做2,結果孩子不想完全照做,然後就會討來一頓駡,最後,孩子就更變本加厲的故意不聽。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尤其是唱反調這種行為,有時是我們不經意教出來的,例如:
1、如果大人常用激將法》
這類孩子,會去“模仿極端”,没有灰色地帶,没有彈性,於是變得愛唱反調。
2、如果大人常直接拒絕》
這類孩子會去“模仿不妥協”,希望人家直接聽他的,凡事由他指揮,更容易拒絕不舒服的事,於是變得愛唱反調。
3、如果大人常直接怒駡》
這類孩子會去“模仿大人的壞脾氣”,因為學負向的語氣及情緒最快,大人用怒駡攻撃他,他也學負面的攻擊回去,而且速度會很快,久了就變成唱反調
4、如果大人常硬碰硬》
這類孩子會去“模仿不講理”,會模仿大人用權威,孩子會學大人的強硬態度、強硬方法,如果不行就拿出情緒當武器,久而久之,就養出不聽的壞習慣。
小心這四件事,會讓孩子更故意!
孩子愛唱反調、越教越故意,其實是我們經常不小心會做的四件事而養成的:
A、命令式教養:
有時因為時間、情境所逼,直接對孩子下達命令、規定。
B、經常說「不」的大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模仿大人說話的語氣、習慣。
C、有控制慾的小孩:
喜歡「控制」,喜歡主導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D、少有同理心的對話:
往往大人是站在「對的事情」、「好的事情」上,而忽略孩子的心情與內在的想法。
所以,面對孩子的故意行為,我建議要有正確的教養對策:
孩子鬼打牆、愛說「不要」的真相,是這個原因
孩子大約在三歲,或更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唱反調,因為他們發現「不」這個字的秘密,它代表著可以掌控局面,小小孩對於「控制」這件事的喜愛,可能遠勝於對「物品」的渴望,所以這個年紀孩子的家長常抱怨孩子鬼打牆,一下要車子、一下又不要車子,明明就是想要餅乾,卻又說「我不要餅乾」。
這時候大人最好的解套方法就是「深呼吸」,硬碰硬只會激起孩子更多控制欲望,善用大人的智慧和幽默,通常就能安然度過。
一、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控制「限制」的頻率
當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控制慾望強,通常和被限制過多有關,「不可以」、「不行」等負面詞彙,隨著孩子的語言理解進步,就該被完整句子取代,例如「我們已經講完兩本故事了,現在得睡覺了」。
而命令式的語言「去刷牙、去睡覺」,也應該換成「睡覺時間到了,你應該要去做甚麼呢?」
二、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少用「剝奪法」
相信我,剝奪法絕對不是好方法,「你再不去收玩具,那你等一下也不用去公園玩了」,對於唱反調小孩,把「位份」提高是很重要的,「你是很棒的小幫手,可以幫媽媽做家事,現在請幫忙把玩具都收到箱子裡,然後我們等一下一起去公園玩吧!」
三、孩子愛唱反調,父母要增加「同理心」的親子對話術
除了「位份」,他們也喜歡知道原來你是有把他們放在心上的,這時說話的話術就很重要了,「知道你在公園玩得很開心,還想要繼續玩,可是媽媽有準備好吃的點心在家裡,再不回去,點心可能就被螞蟻吃掉了,而且爸爸也要回來了,爸爸一回家一定好想要跟瑞瑞玩,瑞瑞也喜歡跟爸爸玩,對不對?而且瑞瑞今天表現好棒,說回家就回家,媽媽就會覺得瑞瑞好懂事,明天一定還要再帶瑞瑞出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