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光叫他不能動手是沒效的!
【3~5歲】表達情緒而動手
這個年紀孩子語言能力已經比較好,但依舊很玻璃心,很容易因挫折的情緒而產生動手的行為,動手有點像是抒發情緒的感覺,所以在動手的當下腦袋是有點斷線的,因為他們都知道不可以打人,但問為什麼動手,總是會回答「不知道」。
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合理的,所以大人需要教的是「你可以生氣,但不能打人」,問題是孩子表達生氣的方式就是打人,所以大人要引導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也就是教導孩子替代方法,「生氣不能打人,但你可以…」,例如生氣可以說「我生氣了」,可以握拳、可以跺腳、可以用力跳,爸爸媽媽可以視情況跟孩子約定好怎麼表達情緒,並且記得要重複演練,孩子在情急之下才會做得出來。
【5~7歲】想解決問題而動手
這個年紀的孩子通常已經不太會打人,打人多半發生在起衝突的時候,例如爭奪某個玩具,孩子可能就會選擇用動手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在當下,通常沒想那麼多,只想要快速解決而衝動行事。因此這個年紀孩子,還容易出現打人行為時,一定要先鍛鍊衝動控制,並且大人要在事後帶著孩子思考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法,盡量用引導的方式,不要直接告訴答案,這樣孩子不會記住。
【7~9歲】想要報復而動手
這年紀以上會選擇動手,多半是有思考過的了,覺得對方惹怒他的,覺得對方是有故意的,覺得對方欺負到他了,所以,為了公平,為了出一口氣,為了令對方不舒服,為了報復,就會選擇動手,因此,教導重點在告訴孩子「有情緒就容易有不好的事發生」,這其實是我兒子導師常告誡班上孩子的話,我也常用來告訴其他小學生,要及時察覺自己的情緒,善用情緒溫度計,平時就要引導孩子思考讓自己冷靜的方法,當覺得自己的情緒在溫度計的3分以上,要趕快去做能讓自己冷靜的事。冷靜下來後,再來思考可以怎麼處理人際問題,完整思考每個方案可能會帶來甚麼樣的結果,哪一種結果才是最好的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