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運動,對孩子好處也不同
你家孩子有足夠的運動量嗎?你知道台灣學童的運動量在世界排名是不及格嗎?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不同年紀該有的運動量及運動型態如下:
不同類型運動的好處
大家都知道運動的好處多多,尤其對於兒童,除了健康外,還包括長高、動作發展及學習效能等,然而,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解決所有問題,不同的運動具有不同的好處,而且就連什麼時間做運動,可能都會影響著運動效益。爸爸媽媽希望能藉由運動幫助孩子什麼呢?該做什麼運動才有效?以及什麼時間最適合做?我們整理出六大類運動效益,一起來看看!
一、彈跳運動幫助長高:
想要長高,做適合的運動就是彈跳類的運動,專業一點,應該說是骨骼強化運動或承重運動,這些運動包括單腳跳、雙腳跳、各種跳躍、跳繩、跑步、體操、籃球、排球、羽/網球等。由於這些運動通常強度較高,因此傍晚做這些運動相當合適,因為傍晚時刻是人體的體能巔峰,肌肉也處於最柔韌的狀態,運動時間也能較長,如果真的只有早上能運動也沒關係,但務必做好暖身再進行。
二、體操運動幫助長(肌)肉:
想要孩子長肉,不能只有光吃,還要運動才會長出肌肉,要想長肌肉,就要做肌力訓練。大人的肌力訓練,大家可能會連想到的是重量訓練,但這不適合孩子,太無趣也容易受傷,體操類活動是相當適合孩子的肌力訓練,因為它會用到身體許多的大肌肉群,活動包括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單槓、攀爬、拔河等。由於肌力訓練也偏屬中高強度以上的活動,因此相當適合在傍晚時進行。如果真的只有早上能運動也沒關係,但務必做好暖身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