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衝突怎麼解?孩子覺得被老師針對,大人要用FOCUS五步驟引導
因此,當發生師生衝突,孩子反應自己被老師針對時,爸媽要善用FOCUS五步驟引導:
1.正視(Face):當爸媽聽到孩子說「老師針對我時」,不論家長的感受是氣憤、難過,或覺得孩子反應過度…,當爸媽的都應該通通放下,重點要放在孩子的感受上,因為此時孩子一定是感到無助的,好好的聽孩子說,正視孩子的困難,先不多做評論,但可以先釐清孩子的困擾與需求。
2.客觀(Objective):保持客觀,不胡亂猜想,別對老師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人與人間的誤解,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夠客觀而產生的,這對孩子是相當好的機會教育與身教。帶孩子冷靜後,引導孩子,老師是針對行為,不是針對個人,可以用比較輕鬆的方式聊,「或許是你聲音特別好認?頭特別大,太容易看到?……」。一件事本來就有很多可能,但無論如何,只要自己沒做,老師就不會講了,所以重點可能還是要擺回來,下次別再做錯。
3.溝通(Communicate):如果事態有些嚴重,建議找老師溝通,當面釐清來龍去脈,消除誤會。要相信大多數的老師都是能溝通、希望孩子好的,因此需要了解彼此的立場、想法,建議家長以解決問題為主,別帶有太多情緒溝通。當孩子有了被針對的感覺,很容易產生對立、叛逆或自暴自棄,故及早介入很重要。師生間的衝突當然最好就是大事化小,但萬一持續溝通不良,或真的遇到不適教師,就建議及早請校方處理了。
4.鼓勵(Urge):親師共同努力,給予孩子一些小任務與目標,讓孩子感到自己也有被老師看重的時候,也有做得好被誇獎的時候。或許孩子需要改變的行為很多,但別期待孩子能馬上就改正,建議每個「待改行為」都分為5個階段來觀察,例如上課講話這個問題行為,不需要等到孩子上課完全不講話才讚許孩子,而是當孩子有辦法上課講話平率降為1/5,或者是上課連續10分鐘沒有說話,就可以讚許他,讓孩子覺得他是容易做到的,孩子就會去努力,再逐漸要求。
5.解決(Solve):最後,就是化解孩子覺得被針對的想法,在家長跟老師溝通後,彼此應該也做了些修正,例如老師在跟孩子溝通時,會強調「老師是針對這個行為…」,老師也可能會在孩子有努力的時候做出誇獎,爸媽可以針對這些部份去提醒孩子,「你看!就跟你說老師是對是不對人的」,家長需要當孩子和老師間的橋梁,重建孩子對老師的信任感,當孩子是發自內心喜歡一個老師、信任一個老師時,他在學校的表現,自然就會更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