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衝突怎麼解?孩子覺得被老師針對,大人要用FOCUS五步驟引導
「明明大家都在講話,老師每次卻都只說我!」小華升上小一後,媽媽三天兩頭接到老師的訊息,都是在抱怨小華在學校不專心、調皮搗蛋的事,而媽媽每次向小華詢問,小華卻總是忍不住也抱怨老師,覺得老師在針對他,因為很多人都這樣,老師卻不處罰其他同學,只罵他。這番話讓媽媽也不禁懷疑,老師是否對孩子有偏見,因為小華在幼兒園時,老師從未說過小華有狀況,怎麼到了小學,換了一個老師,就問題一大堆呢?
或許是因為偶爾會有不適任教師的新聞出現,現在的父母很容易對老師出現不信任感,我自己有兩個小孩子,在轉換成家長的角色時,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天呀!我該不會遇到恐龍老師了吧!」當有這樣的想法時,老師所說的話,句句聽起來都會像是對孩子有偏見。
而我本身也是巡迴學校的治療師,跟許多老師多年相處下來,我知道老師是不會隨便排斥一個孩子的,通常最令老師感到頭痛的往往是溝通不良的家長,而不是孩子本身,尤其是幼兒園及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
在實務工作,常聽到家長說:「老師已經貼我孩子標籤,算了啦!我也不想再跟老師溝通了,反正只剩下半年……」,這樣消極的想法其實蠻可怕的,因為親師衝突,影響最大的一定還是孩子,孩子以後遇到事情、誤解,會不會也只會採取消極的態度解決呢?半年的時間要抹煞孩子的自信心、學習動機、社交人際可是綽綽有餘的。
因此,當家長感到老師在針對自己的孩子時,或許可以依照以下步驟思考一下:
1.為何覺得老師針對孩子:
話是從哪裡聽來的?是孩子說的?別的孩子說的?或者是其他家長說的?三人成虎,聽多了很容易就會覺得事情是真的,不是指其他人會造謠,而是本來孩子就很容易用詞過當,否則怎麼會當孩子被罵就常會說媽媽都對我不好,媽媽不喜歡我呢?在沒有求證前,家長別認定老師針對孩子。
2.老師抱怨的目的為何: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師,你跟家長反映孩子的問題,是希望得到什麼結果呢?應該是得到家長的協助吧!如果老師真的是貼孩子標籤、放棄孩子,那就會連講都懶得講了才是。每個人有不同的說話方式,工作現場時間可能也沒那麼充裕,只能傳訊息,過於簡短的文字,有可能會造成誤解,因此當老師有反應,建議爸爸媽媽最好能跟老師電話或見面聊一聊。
3.是解決問題還是逃避問題:
爸爸媽媽都是了解孩子、愛孩子的,所以當老師反應孩子不適當的行為時,爸爸媽媽都會先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他可能是因為…所以才…,然後呢?孩子畢竟還是出現了不適當的行為,而影響了同學及干擾課程的進行,不管幼兒園時期孩子有多乖,換了一個學習環境,孩子就有可能需要重新適應,學習自律的能力,因此,爸爸媽媽需要一起引導孩子解決目前在學校遇到的問題,而不是解釋完孩子的行為原因後,就通通交給老師處理。
當孩子說「老師針對我」,師生衝突要用FOCUS五步驟引導
認為自己被針對、被貼標籤的孩子,背後一定都有一段故事,要了解原因,才有機會解開標籤,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充分溝通,甚至需要同儕的協助,但往往最麻煩的是,當孩子已經認定自己被貼上標籤,就很容易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