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要求高,給爸媽9個教養建議
在情緒課程中,我引導孩子思考,「午餐時間,結果你發現自己忘記帶餐盒時,你會有什麼感覺?」多數的孩子都會回答煩惱,但,其中有個小一女孩回答「難過」,是個跟大家不太一樣的答案,我請她說說為什麼,她說:「因為沒帶餐盒可以跟老師借」,瞬間我懂了,「所以你難過是因為你怎麼會沒有帶呢?」我問她,女孩點點頭。
這女孩雖然在學校表現都很好,但在家情緒就是很多,常常一點小事也崩潰,晚幾分鐘出門就鬧情緒,令爸媽很困擾,進一步了解情境後,了解原來孩子情緒多的原因是「自我要求高」。
很多家長聽到別人的孩子自我要求高,甚是羨慕,但其實,有個自我要求高、完沒主義的孩子,教養起來是不容易的,尤其當爸媽跟孩子個性不太一樣時,就更難體會孩子的心理,孩子覺得大人不懂,就學會不說,反而更容易累積壓力,因此,當孩子沒有好的情緒調節能力,未來就很容易有狀況,尤其近年來大專學生自殺的人數攀升,父母更需要及早引導孩子。
孩子自我要求高,給爸媽的9建議
家有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在教養上,爸媽需要注意9件事:
1.先同理再對話:
這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大人要懂得孩子的想法,就如同孩子認為他沒帶餐盒會很難過一樣,大人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叫他幹嘛難過,或這有什麼好難過的,而是同理他的難過,但也告訴他,不要太難過,因為當有情緒時,很容易接連做不好事,所以可以有情緒,但盡量小一點,別讓情緒影響了自己其他事。
2.建立現實感:
大人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這對一般孩子沒有問題,但對自我要求高的孩子就要注意了,因為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像擲骰子,真的能想擲6點就是6點嗎?這是機率問題吧!因此及早讓孩子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掌控很重要。
3.經常分享感受:
爸媽在跟孩子互動時,要多說說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大人習慣說,孩子才會學到怎麼將自己的情緒說出來,也才不容易誤解爸爸媽媽的想法,誤以為爸爸媽媽也是期待自己要很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