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說真話,爸媽該懂的心聲
其實孩子是說真話還是說謊,當爸媽的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很多時候,爸媽都已經清楚地明示孩子要說實話了,為何孩子還是會選擇說謊呢?孩子明明就知道不可以說謊,說謊會被罰,還是決定不說真話,到底心裡在想什麼?
孩子對於說謊的定義和大人是不一樣的,4歲前的孩子不太能區分謊言和真實,他們也不會故意欺騙,雖然他們說話可能會誇大,但裡面有真實的部分,所以對他們而言不是騙人。而四歲後的孩子對於錯誤的話,是不會考量說者的意圖,一律視為謊話、欺騙,大約要到8歲過後,比較能區分出是欺騙還是無意的,在道德上,這時候都會覺得說謊是不對的事。但到了10~12歲,他們開始覺得說謊未必都是不對的,需要考量說者的意圖和結果來判定。
孩子不說真話的原因
不同年紀的孩子,不說真話的原因可能不盡相同,一開始比較因為避免懲罰,不想要陷入麻煩,後來會考量自己的利益而說謊,接著會為了自尊與面子說謊,最後會為了顧慮他人感受而說謊。孩子不說真話的原因,大約包括有:
1.想要遮掩錯誤:因為做錯會被懲罰。
2.怕被認為是壞小孩:這也是為何孩子明知不能說謊還說謊的原因,因為承認說謊豈不是更壞。
3.逃避不想去做的事:例如不想要去刷牙,所以謊騙自己已經刷過牙了。
4.想讓自己能去做某事:例如練完琴才能去看電視,結果才練個幾首就說自己全部練完了。
5.想讓對方刮目相看:例如明明就不會下棋,同學在討論下棋時,就偏要跟同學說在家下棋都可以贏爸爸。
6.不想讓對方不開心:例如明明沒有很好吃,也要說媽媽煮的超級好吃,只是因為現在太飽吃不下……。
7.不想讓對方失望:例如在學校明明被罵很慘,回家也要跟媽媽說今天在學校表現很好,老師還誇獎自己。
8.已經太習慣說謊:過去已經有很多說謊的經驗,例如常常從學校拿東西回來都說是老師或同學給的,其實是自己拿的,由於之前都成功,因此就會更常說謊,覺得有用。
9.覺得這樣很有趣:這是故意欺騙,覺得對方的反應會很有趣、好玩,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中放羊孩子的心態。
10.想要保留隱私權:通常大一點的孩子才會這樣,例如明明在學校有交友方面的困擾,回到家,大人問起,還是要說沒甚麼事,都很好……。
發現孩子說謊該怎麼辦?
雖說說謊是成長的必經過程,要能說謊是需要很好的語言能力、心智解讀能力、計畫能力和記憶力的,但父母一定還是會希望孩子能對自己說真話,因為這代表著信任。如果發現孩子說謊,要如何讓孩子學著說真話呢?有幾個關鍵:
1.多花些時間和孩子討論「老實說」:在學齡前階段就多跟孩子分享大人對於「老實說」的看法,也可以透過繪本或經驗分享,讓孩子知道老實說是很重要的事。另外也要讓孩子知道,說謊會帶給對方的感受,如果不想帶給對方難過、被傷害的感覺,就別輕易說謊。
2.冷靜處理孩子說謊事件:面對孩子說謊的當下,千萬別急著說教,也別生氣責怪,如果孩子因為你的發現而有情緒,建議先讓他冷靜後再處理,因為有情緒頭腦就會不清楚,希望孩子不要再隨意說謊,就要在孩子冷靜的時候引導。
3.還原孩子說謊當下的心態:例如你知道這樣是說謊嗎?為何會想要這樣說?你本來希望這樣說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那現在結果跟你所預期的一樣嗎?另外大人也需要反思,孩子為何會走說謊這一步,畢竟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或許教養溝通上有需要調整的地方,當然也有可能因為同學或老師,這都需要慢慢釐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