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罵越故意,愛挑戰底線怎麼教?
最近有很多父母感到很無力,抱怨孩子常常越說越故意,叫他不要這樣他偏要,挑戰底線不知道該怎麼教?甚至有一位媽媽說:「好好的跟他說根本就不甩你,聽到要處罰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配合一下,但下次還是老樣子!」一句話道出許多父母心聲。
究竟這種「故意」、「挑戰底線」、「忘記教訓」的孩子怎麼教?
破解1-5歲孩子的故意行為及教法
1歲故意行為,吸引大人關注
1歲的孩子,很愛做些吸引大人注意力的事,因為他們發現:「我的行為可以控制大人的反應」,這種能力讓他們覺得有趣,所以會故意做一些搗蛋行為惹爸媽驚慌。
►爸媽教養對策:
對於一歲寶寶的故意心理,可以採用「隔離法」,例如把寶寶手上正要亂丟的玩具,拿過來放在大人手上,並嚴肅地看著孩子說「不行、不可以」,在教規矩的過程中,大人不要笑出來或用寶寶語溝通,讓寶寶感受到你是認真對待這件事。
另外還有個更高招的方法叫「反吸引法」,當寶寶在丟東西吸引大人注意時,你可以手插腰或抱胸不做任何反應,只是表情嚴肅的看著他,這時寶寶無法猜透你的下一步,會顯得有點緊張焦慮,可能會跑過來跟你討抱,這種方式也能斷絕他故意用不對方法來引起爸媽注意喔!
2歲故意行為,不想被控制
2歲孩子堅持度很高,不喜歡被控制、凡是想要自己來,他們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就變得越說越故意,變得很愛說「不要」拒絕大人,這其實是一種心智成長的歷程~(推薦閱讀:孩子「不要不要」時期,爸媽怎麼應對?)
►爸媽教養對策:
2歲孩子越說越故意,爸媽要學著給予孩子選擇權並認同,例如孩子想把玩具通通倒出來撒滿地,不要急著阻止,可以問他「你想要先玩車車,還是先玩積木?」大人提供一個範圍讓他選擇,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做主,接著適度稱讚孩子選得很好,認同他的選擇。
3歲故意行為,尋求刺激反應
3歲孩子會有一種實驗心理,他們的故意行為是真的故意,例如叫他不要跳樓梯,他偏要跳,這是因為孩子在尋求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同時也在尋求不聽話的刺激,他們會想知道不聽話會怎樣,這種冒險犯難的能力大概從3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