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收玩具要針對年齡來教:1-6歲訓練法
有一對爸媽問我說「孩子都不收玩具,叫他收就哭哭啼啼說太多收不完,每天為了叫他去收玩具這件事都快發瘋了,是不是該把玩具丟掉一次讓他怕?」
我覺得很多家長都想丟玩具,但我的觀察是孩子當下聽話但一陣子又沒效了。其實不同年齡的孩子,收玩具的能力是不同的,用威脅的方式叫孩子收玩具,效果恐怕不能持久。
收玩具是孩子建立自律的首要基礎
學習收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理解力、認知力與自律能力,要讓孩子收玩具不能只用說的,要像在玩遊戲一樣的有趣。許多父母都知道要教孩子收玩具,但究竟為何要培養孩子收玩具的好習慣?孩子不收玩具的原因是甚麼?其實收玩具的過程中,跟孩子的四個發展能力好不好有關:
首先是「專注力」
教孩子分類收玩具,或陪孩子想出更多樣化的收玩具方法,可以延長孩子對某一件玩具的注意力時間,因而加強孩子的專注力。
第二是「理解力」
三歲以上的孩子就能慢慢理解收玩具的步驟,譬如如何拆解這個玩具、要收回哪一個桶子等,而孩子的理解力愈高,愈能記住收玩具的步驟。
第三是「認知力」
兩歲以上的孩子就能教他們分辨玩具的形狀、大小、顏色,及時間感等。有些孩子很沒時間感,明明要出門了,還慢吞吞的拿著玩具走來走去,這跟從小沒有建立多久時間要完成工作的概念有關,如給孩子一首歌時間,請他們收拾好玩具。
第四是「思考力」
四歲以上的孩子就應該要有認知,這是他弄亂的,自己要負責處理,並思考處理的方法,若不處理會有哪些後果。
也就是說,收玩具必須具備以上四項能力,也代表著收玩具可幫助孩子培養這四項能力。
孩子不收玩具,要針對年齡來訓練
不知道大家家裡是不是跟我一樣,清潔打理好了,孩子沒一會兒就又搞得亂七八糟了!玩可以,但如果孩子總是不愛收,那爸媽一定又要撂下一堆狠話出來「我再也不買給你了!」,「再不收,我就全部丟掉!」,「我數到三,你就別想玩了…」,到底哪招有效呢?我從不同的年齡來教教大家!
1-2歲:「快樂配對法」
基本上,一到兩歲的孩子還不太有因果邏輯概念,他們不懂為何倒出來的玩具要收回,也無法理解收玩具的重要與好處,若父母急著在這時要求寶寶收玩具,很難產生正面的效果。
況且一到兩歲的孩子正處於感覺運動時期,他們很在乎感覺,要能滿足他們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事情,才會有興趣。因此,比起收玩具,一到兩歲的孩子反而更喜歡那種玩具倒出來的轟隆隆聲響,以及五顏六色、各種形狀玩具倒滿地、數大便是美的視覺感受,以及隨處可抓、可踩玩具的觸覺感受。
面對此階段的孩子,父母不用急著教他們收玩具,同時了解,小孩不是天生就會收玩具,仍要透過成人的協助與引導才學得會。不妨讓孩子從練習對稱開始,並透過可得到感官快樂的遊戲設計,讓幼兒在遊戲中自然且愉悅的學習收玩具。
1. 練習對稱
寶寶七、八個月後,會坐、會爬就能練習丟玩具的動作,給孩子一個大箱子,先親身示範把玩具丟到大箱子裡,讓孩子知道玩具是可以丟進某一個空間裡,這時不必特地跟寶寶說這是收玩具,就讓孩子去練習「丟」。
再來就能讓孩子練習對稱與歸位的概念,譬如有些玩具設計是圓形積木放進圓形洞裡、方形放進方形洞裡,只要不同形狀的積木放進相對應形狀的洞裡,就會產生聲音,或告訴你:「答對了。」
對一到兩歲的孩子而言,這不是收玩具,而是有感官享受的玩玩具。但透過這類玩對稱的玩具,可讓孩子體驗對稱與歸位的樂趣。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