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態度不好,愛對父母生氣怎麼教?
好多孩子老是對親密的人大吼大叫,好多孩子總是生氣爸媽,難道是我們不會教小孩嗎?其實觀察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把教養做的很好,都盡量對孩子溫柔,都盡量好好的跟他們講道理,但孩子任性就是任性,常常把父母當做出氣筒。這種不對等的狀態,讓許多父母教的好累。
父母用尊重教養,孩子卻任性回應,你家孩子也這樣嗎?先看看小孩有沒有中下面這些常見行為:
1、對親密的人很愛發脾氣
2、大人對他好 他反而很兇
3、常對父母大吼大叫
4、態度不好不肯聽
5、常常比大人還要兇
6、常兇巴巴回父母的話
7、不敢對外人生氣卻很敢對家人
8、大人講没幾句就不耐煩
9、常常對長輩大小聲
10、對特定的家人發洩情緒
如何改變孩子態度不好?5步驟引導!
1. 規則訂好
好爸媽不代表就是規則訂好的爸媽,凡是對孩子溫柔和善、沒有脾氣,反而會讓孩子軟土深掘、無限上綱,甚至習慣把自己的壞情緒倒給父母。我們要把規則訂立好,教孩子合理的界線,例如寫完功課才能吃點心,或者晚上記得把聯絡簿拿給大人簽名,如果孩子沒做到鬧脾氣,千萬別心軟,請讓他承擔沒做到的後果。
2. 冷靜情緒:
不僅是冷靜孩子也冷靜自己,不要因為孩子的大小聲、態度差,就立刻對孩子動怒,你應該知道,當你也大小聲,孩子只會更有情緒,雙方都冷靜才有溝通的機會。孩子冷靜下來後,彼此試著討論冷靜及控制方法,像是先去喝個水、先自行到書房緩和情緒,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冷靜作法給孩子參考。
3. 表達感受:
別以為孩子天生就知道該如何表達情緒,這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情,父母平時可以透過繪本及桌遊教孩子練習表達,例如《為什麼不能等一下》中每一頁的EQ小提問,就是在引導孩子情緒表達,像是「媽媽一直催悠悠,悠悠會是甚麼感覺」「你覺得媽媽為什麼不要悠悠邊吃邊玩」……等,讓孩子慢慢學會遇到各種情緒問題該如何講出來,而不是用發脾氣方式惹大人生氣。
4. 同理思考:
教導孩子同理心,可以藉由換位思考來訓練,但這種教養方法用在4歲後小孩身上比較有效,因為4歲孩子才具備基本的換位思考觀念。我們可以反問孩子,「如果你是我的話,會不會很難過/生氣?」引導孩子站在另一方的角度,學習適當的溝通方法。
5.引導覺察:
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很生氣、情緒處在臨界點了,大人要引導孩子自我覺察情緒,可以告訴孩子,只要感到自己講話開始變大聲、呼吸變快、臉紅心跳加速、快受不了了,就是情緒要爆炸了,這時候就要回到第二步驟,請孩子去找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情緒發洩在爸媽身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