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有情緒就暴怒,四大原因告訴你
原因3. 錯誤經驗模仿:
我們大腦從出生開始就在累積許多的經驗,當遇到新的事件時,會先從大腦資料庫中挖出過去的經驗與記憶,然後再和現在遇到的新事件加以解釋推論,最後做出反應,例如鄰居阿姨給糖,孩子可能會從大腦過去的記憶中搜尋到「媽媽說不可以拿陌生人的糖果,但鄰居阿姨不是陌生人,那應該可以拿吧!」於是最後就接受了糖果。
大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也會烙印在孩子的記憶中,例如當孩子犯錯被大人怒罵,甚至被打,孩子會經驗到,憤怒時是可以罵人打人的,因為大人也用生氣、怒罵、動手來處理問題,而且打人罵人不是錯事,因為大人這樣做都不會被禁止及懲罰。這是很可怕的,因為這無疑在告訴孩子,「你可以這樣做!」曾聽小時候經歷過家暴的朋友說起,當他生氣時,腦袋好像就會浮現出當年爸爸打人的畫面,聽到爸爸當年怒罵的聲音,自己也會想要跟著動手,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原因4. 過於衝動: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這類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遇到問題常未加以思考,便急於採取行動,所以當孩子冷靜下來後,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可能會說「我也不知道」。而且他們往往動手比動口快,很少運用語言表達說理來表達,通常是直接付諸動作。(推薦閱讀:破壞孩子自制力的NG教養)
綜合上述原因,不難理解,當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大人越想要用控制的方式去解決,就越會令孩子產生反社會的行為表現。因此針對暴怒的孩子,要用一套以認知行為為架構的情緒管理課程來引導,包括問題解決策略、自我情緒覺察、情緒辨識、心智解讀與自我控制等,最重要的是,大人不能再以暴制暴,給予錯誤的身教,才能避免這些孩子長大後真的成為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