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經允許,亂拿別人東西回家,該怎麼辦?
5.情緒調適能力不足:孩子突然被大人限制或剝奪很多,例如孩子本來都能吃零食,但自從被診斷為妥瑞後,一夕之間所有零食都不能碰了,孩子就會過度渴望擁有別人有的東西,因為知道自己無法與大人反抗,只能用偷的方式來得到。或者平常承受較多的壓力,但偶然發現偷東西的刺激感很棒,就會一再嘗試。另外,報復心態,例如想要某人不開心,就會故意偷他的東西,另他痛心。
6.社交能力不足:這比較會出現在大孩子身上,青少年可能會覺得「偷」這件事,很酷、很炫,而群體間給予壓力,讓孩子不得不去做這件事,或故意去做「偷」這件事,來彰顯自己是很勇敢、堅強無懼的,其實這也暗示著孩子對於自己的自信心是不足的,人際社交也有問題,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交朋友。
孩子不告而取,爸媽要教4件事
因此,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有「不告而取」的行為出現時,有幾件事要做:
1.充分告知物權的概念,不要只有說理,要引導孩子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同理。
2.要讓孩子想要的東西,有得到的機會,給予一個目標,不要總是遙遙無期,得不到。
3.大人要即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別讓孩子總覺得爸媽不重視孩子的需求,因為爸媽聽不見,孩子就會自己動手。
4.引導孩子做我認知分析,包括5個問題思考:
偷東西的好處是什麼?
偷東西的壞處是什麼?
偷完之後會討厭自己嗎?
下次該怎麼做才能阻止自己去拿?
想要可以怎麼做?
5.陪伴孩子承擔後果,並且思考補救的方式。
6.為了鼓勵孩子說出感受了解原因,要讚揚誠實行為,減少責備。
7.花時間想想,孩子怎麼會發生這些行為,是不是自己讓孩子感到被忽略?此外,預防絕對勝於事後處理,多注意孩子,並關心孩子的社交狀況,適時給予賺取零用錢或集點換獎品的機會,讓孩子覺得都有溝通商量的餘地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