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經允許,亂拿別人東西回家,該怎麼辦?
小涵最近老是帶些小東西回家,筆、糖果、橡皮擦、色筆…都有,問他,答案不外乎是同學送他的,老師給他的、撿到的……。直到有一天,媽媽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小涵未經同學同意,拿走同學的東西,而且小涵的說詞反反覆覆,一下說是在地上撿到的,一下又說他有問同學才拿。總之,媽媽現在才知道,小涵拿回家的東西,原來是小涵未經允許就拿走的,那「這不就是偷嗎?」媽媽好擔心,明明都有教小涵,「別人的東西要問過才能拿」,怎麼小涵還會這樣呢?
為何孩子會拿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4歲前的孩子還不懂得不可以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還比較自我中心,比較沒有自制力,以及對於物權的概念沒有很清楚,所以很常聽到小小孩什麼東西都說「我的」。
5、6歲的孩子,對於物權的概念就會比較清楚了,而且也能分辨簡單的對錯,到了小學,孩子應該都能清楚知道在沒有得到別人同意,或付費之前,是不可以把東西帶走的。
可是偏偏有些大班、小學的孩子,還是會有未經許可就把別人東西帶回家的行為,他們到底在想什麼?是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嗎?所以有些家長會開始長篇大道理,甚至恐嚇孩子要帶去警察局,之前還有媽媽分享,真的跟警察串通好,讓孩子體會後果的可怕,但,沒想到,沒多久,孩子又犯…。這是因為,沒有從問題的根源去解決,恐嚇反而讓孩子更會說謊,更會養成僥倖的心態。
孩子會亂拿東西回家,是這些能力不足
1. 物權概念不足:前面提過,這通常發生在比較小的孩子身上,不過,倘若家裡比較沒有機會引導,或者是,家中沒有特別區分東西屬於誰,孩子能任意拿取家中任何物品,對於物權概念的發展,就會慢些。
2.延宕滿足能力不足:看到就想要,儘管知道不對,但拿的當下就是無法先想到「要先問」、「要先獲得同意」、「直接拿走是不對的行為」,這樣的表現,也可以說是自制力不足、較衝動的表現。
3.安全感不足:當孩子覺得被忽略、被忽視,例如感覺爸妈比較疼愛另一個手足,對自己總是要求與責備,孩子可能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大人注意,或將偷來的東西當作「愛」的替代品。
4.自律能力不足:孩子不覺得要遵守規範,「我就是想要」,完全沒有考慮他人感受,這樣的孩子通常較自我些,過去可能也有成功的經驗,所以不認為「不告而取」有什麼大不了的。此外,若孩子觀察到大人也有將東西占為己有的行為,例如把公司的耗材帶回家,將飯店的盥洗備品帶回家等,但並未充分向孩子說明,孩子就可能會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