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起伏很大,爸媽要懂10原因與教養對策!
原因6、團隊融合差
這類孩子通常個性較自我中心,他們覺得世界都圍著他們旋轉,所以在交朋友上容易遇到挫折,故用搗蛋、生氣的方式來表現。
【父母怎麼教】
建議父母要幫做自己的小孩做公關,尋覓團體中容易親近、個性溫馴的孩子,然後引導自我小孩去親近這類小孩,為彼此搭建人際關係橋梁。另外,要教孩子團隊互動技巧,告訴孩子不要一進到團體就想發號施令,應該要多看多聽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詢問大家可不可以一起玩。
原因7、太在意輸贏或結果
4、5歲以上的孩子,開始很在意輸贏,他們很好勝,輸了就崩潰,講了幾百遍「輸沒關係」也聽不進去。
【父母怎麼教】
若孩子總會因為輸贏而崩潰,建議可以找一些不爭輸贏的團隊合作遊戲來玩,或者在競賽進行前,先跟孩子演練輸贏時可能的狀況,並約定好,而家長也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關於輸贏的經驗,這些絕對都有助於孩子的情緒控制。
原因8、情緒障礙、亞斯伯格症
不論是情緒障礙或亞斯伯格症,都是因為社交理解能力、情緒控管能力、自我控制力出問題,所以他們很不會看臉色,沒有察覺到自己崩潰暴怒行為,會弄得別人不舒服。
【父母怎麼教】
如果你發現孩子4歲後,亂發脾氣的情形沒有減少,總是生氣打大人、亂摔東西搞破壞,動不動咬人踢人,可能就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調節問題了!建議要進一步尋求專業評估,若真有情緒障礙問題,透過專業老師的引導與協助,及早接受訓練,才不至於衍生出更多學業或人際上的問題出現。
至於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規則或玩法,所以父母要幫他們制定SOP步驟,訓練孩子的社會互動,並幫助他們進行情感與同理心訓練。關於亞斯伯格症,這邊有一篇更深入探討的文章〈孩子有亞斯柏格嗎?父母該提早正視孩子的人際社交發展〉,提供給有需要的家長參考!
原因9、感統異常
感統異常的孩子「毛」非常的多,他們可能不喜歡碰觸到黏黏髒髒的東西,很挑剔衣服的材質,抗拒赤腳走在沙地或草地,他們會放大不舒服的感覺,並且情緒激烈變得很兇。儘管感統失調不是病,但卻會影響孩子的人際社交與學業表現。
【父母怎麼教】
如果懷疑孩子有感統失調,爸媽可以使用觸覺刷幫孩子減敏感,或多帶他們玩觸覺黏土、布書、球類運動、玩土玩沙,來調節孩子大腦的觸覺處理。感統失調孩子的感受解讀跟我們不同,他們可能會因為被突然碰觸而大發脾氣,爸媽千萬別誤以為孩子在大驚小怪,事實上他們是真的很不舒服!
原因10、年紀小
年紀小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會用尖叫哭鬧來吸引大人注意力,這種狀況常見於1歲半到4歲的孩子。
【父母怎麼教】
爸媽要教孩子簡單表達進行溝通,比起攏統告訴孩子「別生氣用說的」,教孩子說「我想要」「我生氣」「我不開心」更有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