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家長面對孩子犯錯的態度,會影響智力發展
4.讓孩子模仿先動情緒
有沒有發現,凡事先開罵,孩子學習模仿的很快,一下子就把指責別人(或弟妹),學的唯妙唯俏;但要養成孩子,先聽再批評的能力,卻要很久很久,甚至有些孩子長大了還不會。
你是先傾聽,再責罵;還是先責罵再傾聽的父母呢?當孩子犯錯時,更是機會教育的關鍵時刻。
三大教養原則與孩子有效溝通
在孩子發生問題行為時,或很不聽話,我覺得爸媽有幾個很重要的教養原則:
一、讓孩子能暢所欲言的解釋
先傾聽孩子說,協助你判斷;協助你冷靜下來;更協助孩子回想行為,以及協助你修正孩子錯誤的價值觀。
有時候,你跟孩子間的爭執,有可能是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孩子站在他的角度,覺得沒甚麼錯,可是你是經過教育的大人,你覺得大錯特錯,因此會很生氣。
二、引導孩子自行想辦法,而不介入過多
孩子都沒有自己想辦法,就會處在過多被動的教養上。下次再遇到問題或挫折時,不是重複出錯,就是忘記教訓。當爸媽的,如果每次都急於出手修正或直接跟孩子說,你錯在哪裡?不見得是最好的!
因為有時要看看孩子的反應,因為不見得每次都會有效。孩子正在長大,也都在學,每個孩子的行為學習,速度都不見的相同,爸爸、媽媽需要很大的耐心及包容。
三、教孩子正確宣洩情緒的方法
如果孩子犯錯,我們就不分青紅皂白的責罵,孩子可能會發更大的一頓脾氣或哭鬧,這樣並沒有真正教到。
我通常會教孩子,如果你想生氣,你可以去騎車、你可以去打球、你可以去畫畫、你可以去彈琴,這個時候,就是你自己的時間,你要怎樣,沒有人會管你。但你握拳要反抗、你打人、或亂摔東西,不是正確的方法,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該提醒的我都提醒了。
延伸閱讀:
兩個小孩子一個小孩子男生可是現在多中班在學校老師都是他表現得還不錯回到家就覺得他很不聽話 平常在家對我跟小孩子溝通
只有說他有一些動作讓我很生氣我不知道該怎麼教情緒上來就凶 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