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麼都長大就會好!3-7歲是決定有沒有扁平足的關鍵
爸媽有從孩子的腳後方,看過孩子在站姿下或走路時,後跟有沒有歪斜的情形嗎?這可是非常重要的!3歲前,有足部扁平,多半是正常的,但3歲後,是足部發展的關鍵,扁平足走習慣了,還會造成腳跟歪掉,快來看看這一篇分析!
什麼是 扁平足?
正常的足部結構包括了三個足弓:內縱足弓、外縱足弓和橫弓,和扁平足最有相關的就是內縱足弓。內縱足弓主要的作用是在走路時吸震。一旦內縱足弓塌陷,產生的足部變形就稱為扁平足(圖一),嚴重的扁平足甚至會伴隨跟骨外翻(圖二)。
通常小朋友的足弓在三歲前,外觀上是看不到的,因為這時候小朋友的足部脂肪組織較多,填充在足弓處,直到三歲後脂肪組織比例減少,足弓才會外顯出來。
扁平足的判定標準
究竟什麼樣才叫做內縱足弓塌陷呢?我們可在孩子承重或未承重下,用內踝(圖右邊的點j)的最凸點與第一根腳掌掌骨頭(圖左邊的點k)的連線(這條線又稱為Feiss line),觀察舟狀骨(圖中間的點l)的位置是否在連線上,倘若舟狀骨低於此連線,則為扁平足,也就是內縱足弓有塌陷的現象。我們也可依此連線,看舟狀骨低於連線的程度而決定扁平足嚴重度,一般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等級。
(下一頁繼續,扁平足該如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