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不能管教學生」你贊同嗎? 教育部新規讓老師大反彈
下課管教學生這件事,未來恐怕很難看到了!教育部於8月頒布最新「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其中卻規定「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前項之管教措施」,也就是說一到下課時間,老師就不得管教學生,這項爭議規定讓老師傻眼,引發反彈。
新規引發爭議:下課不能管學生、學生抗議應停止處罰
據了解,引發爭議的規定包括第15條「學生對於教師之處罰措施提出異議,教師應調整或停止所執行之處罰措施」,以及第22條「除有特殊情形外,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前項之管教措施」。多數老師們擔心,簡單的斥責或罰站反省,學生有異議就必須停止;下課時間不能管教、不能罰寫作業,讓孩子有恃無恐認為「只要下課老師就不能管我」,但上課處理會剝奪其他孩子的受教權,新規定恐讓老師難以拿捏管教的空間。
教育部澄清:下課如違規仍可進行管教
新政策不只老師反彈,家長的反對聲浪也一面倒,紛紛表示「孩子們下課無法無天,發生意外怎辦?」「如果學生這段時間出問題了,責任歸屬於誰呢?」「下課時被霸凌怎麼辦?」「在拿下一代孩子們來開玩笑嗎?」對此,教育部趕緊在16日發文澄清,說明下課時間並非不能管學生,而是基於尊重兒童休憩權利,建議不要用「限制下課」方式作為管教措施,但學生於下課時間有違反常規之情形,像是抽菸、打架、霸凌、危害校園安全等,教師仍可實施一般管教措施。
(圖片來源:教育部FB)
正向管教不代表放任,請別剝奪老師的管教權
過去體罰的教育方式已不適用現在的孩子,正向管教不體罰才是共同方向,但不體罰不代表放任孩子不管,否則孩子將變得懶散、是非不分、甚至無法無天,孩子犯錯還是需要有老師適時引導與勸戒,請不要剝奪老師的管教權,不然受害的是更多孩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