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為何每次都只罵我」,爸媽要讀懂孩子的心
小新今天上課講話,被老師寫了聯絡簿,回家媽媽看到,就責怪小新說「不是跟你說過上課要專心聽,你怎麼講話,還被寫聯絡簿!」小新很不服氣的說,「明明那個xxx講更多,老師就只講我,不公平!」媽媽聽了很不高興,覺得小新有錯不認錯,就罵說:「有講話就是有講話,你不知道上課講話就是不對嗎?不道歉還怪老師!」小新生氣地說:「本來就是,班上好幾個同學每節上課都會講話,我比他們好多了好不好,我也只有今天講話,而且我成績比他們都好,比他們乖,你們幹嘛還罵我!」這時媽媽更怒了,「我在跟你討論你上課講話的問題,你還跟我比誰爛嗎?」小新大吼說「本來就是,你們每次都只會罵我!……」
這樣的小劇場,常發生在小學生的家中,尤其三、四年級以後的小學生,當然,有手足的家庭,老大6歲過後,應該也會常抱怨「每次都只罵我!」這與手足競爭有關,但8、9歲後的小學生,心態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這個年紀是個充滿矛盾的年紀,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已顯得相當獨立、自主、有想法,但,很可惜,他們畢竟還不夠成熟、沒有足夠的社會應驗,因此對於衝突的處理,容易情緒化。他們很重視同儕關係,渴望有群體歸屬感,受到同儕影響,更想展現獨立自主,擺脫被保護、被約束或被控制的感覺,可是事實上,自己還沒有那麼好的問題解決能力,再加上這時課業壓力變重,因此孩子內心還是會渴望依賴父母、得到父母的重視與傾聽。
延伸閱讀:孩子總是「一言九頂」 頂嘴不是叛逆,而是在暗示心聲!
這樣矛盾的心態,讓9歲左右的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父母只是稍微念一下,孩子可能就會變成刺蝟,這樣的態度往往會令父母更生氣,覺得怎麼越大態度越差,但,這只是孩子的表面,其實孩子真正的內心想法是「我也有很棒的一面,你有看到嗎?」大人很容易覺得孩子長大了,好表現是理所當然的,卻忘了這群9歲的孩子,只是外表長大,心態上還是很渴望擁有父母的認同與肯定。
9歲左右的孩子心理壓力大,很多事他們想找大人說,但又怕會被念;他們想依賴,又覺得很丟臉;他們想獨當一面,又做不夠好。他的心智成熟度也不夠,若大人因為孩子能力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要求,孩子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行為,除非是普通班與特教班的差異,否則孩子無法體諒。
孩子常抱怨「每次都只罵我」,父母要做到4件事
因此當孩子說出「明明他也是這樣,為何都只說我」時,建議家長別再說孩子又在「計較」或「比爛」,而是該做到4件事:
1. 停下來傾聽:聽聽孩子怎麼說,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
2. 好好澄清: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無意要說你不好,只是想釐清,你知道不對的事情,怎麼還是做了。
3. 主動關心:在爸爸媽媽心中,你是個會注意自己表現的孩子,今天這樣是不是遇到甚麼問題,例如同學一直找你說話,還是甚麼原因呢?需不需要我們討論一下可以怎麼解決,還是你已經有更好的方法?
4. 討論溝通:如果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溝通的態度不好,可以引導孩子,說說他覺得大人該怎麼說,親子彼此討論可行的溝通方式。
這個年紀是未來親子溝通好不好的關鍵期,如果孩子到了中年級,大人還是喜歡用念的用罵的方式溝通,孩子以後有事一定更不跟你說,那麼到了國高中青春期階段,爸媽就有擔不完的心了。
至於手足競爭所產生的抱怨「每次都只罵我!」,這大人與孩子對於公平的認知不同有關,針對手足而引起的不公平問題,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作法:小孩愛抱怨不公平,爸媽注意別教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