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的5大NG觀念,挑錯讓孩子更不耐走、易跌倒
各階段的選鞋技巧
0~1歲學步鞋:
因為寶寶才剛學走,所以只要材質柔軟、透氣、保暖、具有保護寶寶皮膚的功能,方便服裝搭配即可。
1~2歲學走鞋:
舒適、合腳、防滑、平底,這些是嬰兒學走鞋的基本配備。
2~3歲學走鞋:
寶貝的鞋子以能完全包住腳的包鞋為優,這個年紀孩子活動量建大,因此必須同時考量支撐性與止滑性,雖然鞋底和鞋面較學步鞋顯得略硬一些,但仍要提供良好的「推進」效果才是好鞋,爸爸媽媽選鞋時可以將鞋折彎看看就知道囉 !
3~9歲運動鞋:
大約3歲~7歲左右,寶寶的腳將逐漸發展成為幼童階段的腳型,這時孩子腳掌的外型會漸漸變窄、迅速朝縱向發展;且足弓開始發展,腳跟曲線也開始像成人腳跟的外型。
此階段孩子的鞋子必須有足夠的彈性並且符合孩子的腳型,由於跑、跳的運動機會多,因此黏帶式設計或具鞋帶扣的鞋子,會比較方便穿脫,同時也可避免因鞋帶鬆脫而被絆倒的危險情形。
黏扣帶 | 鞋帶扣 | 鞋帶扣安裝方式 |
![]() | ![]() | ![]() |
選童鞋的六大基本原則
1.鞋底不可過軟
鞋底應夠硬能支撐孩子的體重,特別是在追逐跑跳的活動時也能夠有吸震的效果,足弓才不易塌陷。
2.足踝支撐性佳
鞋兩側的後半部要夠硬,才能有效支撐孩子的足跟,不易因跑跳活動而歪斜。
3.鞋筒高度與內外踝同高
孩子的骨骼尚未生長完成,過高的高筒鞋是不適合的,因為孩子如果不小心”拐”到腳,很可能就會發生骨折唷!
4.楦頭寬度合宜
可以讓五根腳趾舒適的放入鞋中,不會壓住腳掌的最寬處,家長甚至可以將鞋子中的鞋墊抽出來直接比對孩子的腳唷!
5.擁有可調式鞋帶(最好有兩條以上)
鞋子黏緊一些,才能幫助孩子的足弓支撐。
6.大小剛好
選購鞋子時一定要讓孩子試穿,合適的大小為孩子的腳往前挪到鞋尖後,後方仍可放入家長的一根手指,也要讓孩子現場穿著鞋走一走、跳一跳,看看脫下鞋子後腳上有無任何被鞋子壓出的紅點。
另外提醒家長,買鞋子時應挑黃昏時刻去購買,因為一天之中早上的腳最小,到了黃昏以後的腳會比早上多0.5號左右,因此應該要在黃昏時去買鞋最適當。
此外,鞋子也有「使用期限」。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孩子大約六到八個月就必需換一雙鞋子。因為鞋子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鞋底會磨損,鞋子平衡改變,就無法再提供孩子安全穩定的支撐。若持續穿著進行活動,孩子很容易在活動中發生扭傷或挫傷等運動傷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