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還這樣發脾氣,要小心情緒障礙!
小孩大概從1歲半起,就常會有發脾氣的時候,且一直延續到2~3歲,很多人會把這一段愛耍脾氣的時期稱為「Trouble two」,這個年紀之所以愛發脾氣,大多數認為是因為小小孩想要表達,但因為語言能力還沒有發展很好,說不清楚,或大人不懂,因此感到挫折,而出現哭鬧、打人、咬人等亂發脾氣的行為。
當孩子語言能力越來越好,發脾氣的情形也會減少,而且3歲起,孩子的大腦前額葉開始快速發展,自我控制力明顯進步,因此,你會發現,孩子到了4歲後,亂發脾氣的情形會明顯減少,他們也比較知道,不適當的行為就不能做。
但,倘若,孩子到了三、四歲後,發脾氣時還是常會有以下行為:
1. 躺在地上哭鬧
2. 咬人、踢人
3. 一直哭鬧不停
4. 生氣打大人
5. 尖叫亂吼
6. 亂摔東西、搞破壞
那可能就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調節力、自我控制力及自律能力了。
孩子愛亂發脾氣,可以怎麼引導呢?
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有五大能力不夠成熟,需要被引導:
1、理解他人想法不成熟:
愛亂發脾氣的孩子通常很敏感、很容易誤會別人的意圖或想法,例如很容易把別人的話,誤解成是在罵他、批評他或說他不好,這時情緒就爆發了。
這樣的孩子,你要教他,「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你要學習多觀察」。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不相同,不可以只聽文字,要將表情、眼神、肢體語言和語氣等綜合起來看,才能真正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意圖。
2、調控情緒反應不成熟:
愛亂發脾氣的孩子,最令人困擾的就是情緒調節,情緒反應都很極端,一點事情就爆炸,似乎都沒有甚麼醞釀的時間。
這樣的孩子,你要教他,「你可以有情緒,但是不要大事小事都反應很大」。孩子要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例如生氣時是甚麼樣的感覺、挫折時是甚麼樣的感覺,並且,不同的事情,感覺應該會有所不同,反應也該有所不同,試著利用情緒溫度計,跟孩子討論,並練習調控,也要多帶著孩子去觀察別人的情緒反應程度是如何變化的。
3、表達感受能力不成熟:
愛亂發脾氣的孩子,最會的就是用生氣來表達自己不高興,這是因為他們不太會表達感受,例如「你這樣說我覺得不舒服」,就很少從這類孩子的嘴巴中說出來。
這樣的孩子,你要教他,「你不說沒有人會知道你的感覺」,要多練習說出感受,例如對一幅畫的感受,對顏色的感受、對音樂的感受、對故事的感受等等,學習去形容、去說出來,大人也要練習說,建立良好身教,耳濡目染,孩子才會學習如何表達。
4、冷靜下來的能力不成熟:
愛亂發脾氣的孩子,往往情緒醞釀期都很短,一遇到不如意、挫折,就突然爆炸,結果後果可想而知,這類的孩子其實都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但往往都是事後很會說,當下就是做不到,這是因為我們教了太多東西給孩子,例如不可以A、不可以B、不可以C、不可以D……,孩子在當下大腦是來不及篩選這麼多東西的。
這樣的孩子,你要教他,「冷靜才能找到好方法,衝動往往有不好結果」,我們只需要教孩子「停」,就是練習「不反應期」,停下來才有辦法思考最好的解決方法。
5、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成熟:
愛亂發脾氣的孩子,往往不耐挫,遇到事情就崩潰,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解決問題能力,而且生活經驗中,可能也發現大人也常用情緒來處理事情,例如用吼罵的方式要小孩去做事,因此學到情緒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的孩子,你要教他,「想一想你期待的結果是什麼,你覺得怎麼做才可能會有你想要的結果」,我們要教孩子思考行為與結果的連貫性,反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結果,對方可能會希望看到自己什麼樣的行為,才會讓自己達到目標呢?站在他人立場思考,絕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