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不能自己玩?和大人的6種錯誤互動有關!
很多時候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自己玩一下,因為有忙不完的家事、公事,而且媽媽也想要有自己可以喘息的時間,偏偏小孩常無法配合,就是要大人陪!有時就會聽到崩潰媽媽說:「孩子都不能自己玩,一直要我陪,我是要怎麼做事啦!」
其實,孩子不能自己玩,和大人的互動方式有關。
孩子不自己玩,是因為……
1. 因為有人陪比較好玩:
玩本來就是人多玩才好玩,但的確也該有能自己玩的能力,玩有很多種,孩子在那邊拔草也是一種玩,把拼圖全部倒出來,也是一種玩,若大人總是輕忽這樣的隨意玩,「這有什麼好玩的」、「你又再亂玩了」,「來,我們來玩這個」,久了孩子會學到,我們一起才叫「玩」,才是「好玩」。
2. 因為想得到大人注意:
大人都不喜歡被忽視,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他們也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能被大人重視的。所以每天應該要有一些時間,坐下來好好欣賞孩子玩,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了,自然不會一直要找你,但前提是,你剛剛是有認真陪伴的。
3. 因為自己不會解決無聊:
孩子一天到晚喊好無聊嗎?這有兩種可能,他已愛上高度刺激的螢幕或平板,因此,只要一沒事做就只想要看電視、影片或玩3C遊戲。另一種就是孩子沒有解決無聊的能力,事情總是被大人安排得好好的,已經很習慣被動,而不會主動去思考自己可以去做什麼事。
4. 因為玩具一下就不好玩:
要能自己玩,選對玩具很重要,你都給孩子什麼樣的玩具呢?車子?簡單的按壓玩具?小心,這些玩具是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充滿創意、想像力的腦袋,甚至阻礙孩子的創造力發展,2~6歲的孩子,就該給予大量的假想遊戲空間及素材,趕快檢視一下孩子的玩具,積木、角色扮演的玩具,足不足夠好好讓孩子發揮他的創造力呢?(推薦閱讀:玩積木遊戲,可強化孩子6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