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老愛摸東摸西,別認為只是小問題!
孩子真的很愛東摸西碰,尤其是6、7歲前的孩子,每次出門爸媽就要跟在後面喊「不可以摸」、「不可以碰」,不論是到商店,還是別人家,都一副像在自己家一樣,有時真的令大人很尷尬。
孩子愛東摸西摸常被認為是因為年紀小、好奇使然,但若孩子的行為較其他同齡孩子頻繁,那麼可能意味著孩子有自制力與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這就需要及早介入處理了。
你可能覺得愛亂摸亂碰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事實上,這樣的行為會嚴重影響人際社交。舉個最近才發生的例子,大班的小瑞是個熱情且好奇心滿滿的小男生,看到喜歡的同學,或是同學身上有新奇的東西時,總是直接手伸過去觸摸,因此在學校常被告狀,昨天小瑞在上課時,看到班上同學衣服有亮晶晶的小珠子,腳上有他喜歡的襪子,就一直想伸手去摸,同學作勢閃開,小瑞都沒有意識到,又再更靠近一步,弄得同學都不喜歡跟小瑞一起玩。
愛摸東摸西的孩子,要教他6件事
對於像小瑞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鍛鍊他的控制力,調整他的感覺統合能力,尤其是觸覺整合外,更要教孩子六件事:
1. 教他碰之前要先問:孩子你喜歡不代表別人也喜歡,因此要教孩子想碰就要先經過對方同意。有些孩子怕被拒絕,因此選擇不先問直接碰,對於這個情況,大人要引導孩子,在被拒絕時,雖然得遵照對方,但還是可以問問看同學是否可以讓他看看就好,例如:「那可以借我看一下嗎?」,或是跟同學說:「那等你可以借我摸的時候請跟我說。」有了配套措施,孩子會更願意問。
2. 教他碰的時候要觀察:就算得到允許,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會不會讓別人不舒服,例如當別人有往後退、閃開、撥開的動作或不開心的表情,代表別人並不喜歡,這個時候要記得停下來。或者儘管別人允許你碰,但可能沒有准許你拆解玩具,因此當你想要更進一步探索時,都要再跟對方詢問確認。
3. 教他碰之後要有禮貌:不光是說聲謝謝,也要將它歸回原位才對。有些家長很喜歡用同理的方式去教,例如反問孩子「你是不是也希望別人這樣對你」,這有風險,當孩子回答「不會呀!我再收就好了」,瞬間就不知道怎麼接下去了。因此,直接請孩子思考,「你認為怎麼做,對方才會覺得你真的好有禮貌,下次還會願意借你呢」?
4. 教他何時可以盡量碰:觸覺較鈍感的孩子,容易有摸東摸西的壞習慣,因為他在做感覺尋求,滿足他的感統失調。這樣的孩子大人要提供他充分的感覺刺激機會,例如多到大自然去碰碰沙、土、石頭、草地、葉子、樹枝、水等,上大自然感統課,或者在家玩顏料、黏土、揉麵團、組中積木…等,或使用觸覺刷,促進觸覺整合。
5. 教他得到允許才能碰:不論是在家或在外面,要教孩子,不屬於你的東西就不該主動碰,就算是你知道對方一定會同意,例如爺爺奶奶一定會答應,也都要先詢問過再說,這是一種尊重,也能避免你不小心碰到危險的物品而受到傷害,所以爸爸媽媽也要做好身教,要碰孩子的物品也該詢問孩子,在家養成習慣,孩子在外才更容易做到。
6. 教他這些場所不能碰:有些場所,比較充滿風險,例如商店裡的東西,尤其是精品,有些動輒幾萬,或者是醫院、診所,可能充滿病菌,又或者是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大眾運輸工具、電梯、廁所……,你根本不知道前面有甚麼樣的人摸過,或抹了甚麼東西上去,以前不是還有人故意把針頭放在退幣口中嗎?我們在教孩子時,不要只告訴他不要亂碰,而是要清楚告訴他不能碰的原因,並且上網找些圖片讓孩子增加視覺印象,幫助孩子理解與遵守。
大人在處理孩子的壞習慣時,常常會用「你不要…」、「你不可以…」,這樣的方法絕對是事倍功半,應該要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引導孩子行為的同時,幫忙他找一個最適當的方法來滿足他的需求,當然也記得要同理孩子的想法,幫他把被拒絕後的劇本好好寫完,替他準備被拒絕後的配套措施,這樣我們引導孩子的好行為,才能類化到各個情境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