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不聽話?別讓「管教」淪為只有管沒有教
常有媽媽跟我抱怨孩子講不聽、教不會,跟他說不可以輸就生氣、在家不可以玩球、不可以動手……,結果輸了還是生氣,還是在家玩球把東西打破,玩一玩還是動手……,每次都苦口婆心的帶著孩子善後,請他記住教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他改變別這麼不懂事,但為何都沒有用?難道真的像三姑六婆說的,就是懲罰不夠,孩子才一再犯錯都記不住教訓嗎?
這是媽媽的心聲,我們再來聽聽孩子的心聲,我很喜歡像朋友聊天一樣問孩子,「聽媽媽說昨天你被念,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時候就會聽到各種回答,「我只不過…媽媽就…」、「媽媽每次都這樣呀!反正XX哭我就要被罵了」、「其實我也搞不清楚,反正就是我做了媽媽說不可以的事,然後就被罰」、「媽媽每次都這樣,動不動就大聲,我習慣了…」聽到這,我不禁感慨,「媽媽呀!看來你昨天都在做白工!」
在管教時,大人很容易有「我就是要教好你」的想法,所以會一股腦地把自己的想法都加諸在孩子身上,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大人會變得太過自我中心,反而無法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這就像一題很難的數學題,解得出來的專家未必能教會你一樣,在教養上著重的不是你帶給孩子的訊息有多少,而是你能讓孩子得到的訊息有多少。
你以為你是為孩子好,而孩子可能只會聽到你一直在說他不好;你希望孩子不要這樣,能改變,而孩子可能只會感覺你不喜歡他;你希望孩子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孩子可能只感到一直被處罰;你希望孩子記住教訓,而孩子可能只記得你的發脾氣;你希望孩子能成熟懂事點,而孩子可能還是搞不懂什麼是成熟懂事。
爸媽必知有效管教四原則
因此,在管教時,建議家長要掌握四原則:
1. 在開口前,先想想你將要說的話,會不會讓孩子關上耳朵。沒有人喜歡被罵、被責怪,就算你覺得以後出社會還不是會被老闆罵,就是要歷練,這也應該等到孩子的心智夠成熟後再說。
2. 說話前先想想,你所想要傳達給孩子的訊息,跟你希望孩子得到的訊息有沒有一致。你最希望的是孩子記得這樣做不對,還是希望孩子知道這樣做為何不對,以後可以怎麼做呢。
3. 說話時,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有沒有聽懂。很多家長會講完一堆話後,問孩子所以我剛剛說了什麼,不少孩子都會背出來,但下次依然故我,例如,孩子會說,不可以在家裡玩球,因為可能會把東西打破,但下次孩子還會玩球的原因是,我覺得我只要小心不要把東西打破,就可以玩球…。
4. 務必了解孩子為何會這樣做,以及共同討論解決方式。舉個例子來說,有個媽媽跟我說,安親班老師又抱怨孩子在地上爬,我也已經跟他說不可以了,他還是常常這樣,我反問媽媽,那你有問過孩子為何想在地上爬嗎?媽媽說沒有,不管什麼原因都不可以呀!結果我反問孩子,孩子才說因為心情不好時在地上爬會覺得很舒服,因此接下來,我們和孩子共同找出其他會讓心情變好的方式,而且也是老師同學都能接受,不會干擾大家的方式,問題就解決了。
爸媽們,有時候你管很多、沒教進去,孩子就會一再犯錯都記不住教訓。管教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做對上述四件事就夠!你都學會了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