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這些件事,讓孩子學習靜得下
感覺孩子總是毛毛躁躁?要孩子好好畫畫、看書,沒幾分鐘就沒耐心,玩玩具也是,除非是很愛的,不然也是玩一下就說「不玩了、好無聊」。總是靜不下來,這到底是要怎麼學習,該怎麼辦?
讓孩子靜下心,爸媽可從做對6件事著手
1. 動對,孩子靜得下:
有氧運動能促進心肺功能,增加大腦血流量,運動能增加血清素,因此有助於情緒穩定與專注力。而依照感覺統合的理論,本體覺活動,也就是出力氣的活動,能讓孩子靜下來,綜合以上,要孩子靜得下,可以讓孩子騎腳踏車、慢跑、游泳等,根據研究,至少要每週做3~4次的運動,一次要維持30~60分鐘,才能有好的效果。所以,如果是讓孩子亂跑亂跳的自己放電,小孩可能都是跑跑、休息、跑跑、休息,沒有達到有氧運動的程度,且變成一直在加速、減速,刺激前庭,這反而會讓孩子更亢奮、躁動。
2. 吃對,孩子靜得下:
增加地中海飲食,減少精緻飲食,所謂「精緻飲食」,像白米、白吐司、饅頭等,它們多為高GI食物,讓血糖變化快,易胖傷身,又不利大腦穩定工作;相對地,「粗食」指的是未經加工處理的食物,亦可稱為「全穀類」,包含了糙米、小麥,和各樣的穀類、豆類、核果等食物,這些食物多為低GI食物,不會造成血糖波動大。而地中海飲食,指的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橄欖油、豆類、堅果種子類、魚類和海產,適量攝取家禽、蛋類與乳製品,少吃紅肉與甜點。地中海飲食富含Omega9、Omega3、維生素B、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有助於孩子健康學習。
3. 睡對,孩子靜得下:
別以為睡飽就好,有沒有規律是重要關鍵。孩子放假常亂睡,假期前一天晚睡,然後隔天睡到自然醒,明明就是睡飽,卻還是歡必霸,整個人心浮氣燥,動不動就生氣,要不然就是high到停不下來,講也講不聽,這可能就是社會時差效應(social jet lag effect)惹的禍,睡眠不規律,大腦就不易維持最佳狀態,尤其是補眠和晚起影響更大。因此,孩子的睡眠,除了注意品質和量外,規律很重要,每天的起床和上床時間,不要差距30~45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