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不專心的孩子學得更好?
孩子容易分心,不代表孩子就有過動症,這可能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卻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就像卡通櫻桃小丸子給人的印象一樣,總是粗心大意、容易忘東忘西、時常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分心,每天該做的事都要被提醒、容易逃避、拖拖拉拉、常恍神發呆……等,他們未必不聰明,甚至有時還會有令人驚豔的點子出現。因此,當表現不好時,就常會被大人認為是不夠用心、意志力不好,而受到責備,責罵久了,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自信心降低,進而產生拒學,造成惡性循環。
當發現孩子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時,除了要避免會讓孩子不專心的因素,盡早尋求專業協助外,教養方式及環境也要做調整,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爸媽要先建立一個觀念,孩子不專心,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他們的大腦發展可能不夠成熟。
► 推薦閱讀:孩子很皮、不專心,是好動還是過動?
當孩子有不專心的問題,在教養及環境調整上,爸媽可以這樣做:
1. 讓孩子將作業分段、分次完成:
由於孩子的專注力有限,很容易因為遇到困難就當機在那邊,因此建議將孩子的作業依孩子的能力分成幾部份完成,最困難的作業不要一開始就寫,也不要都堆到最後,最好是能拆解穿插在其他作業中,寫一段時間讓孩子活動一下再繼續寫,千萬不要用「寫完作業才能下課」、或「寫完作業才能看電視」來要求孩子,這只會讓孩子隨便敷衍完成,或產生情緒反而更拖拉。
2. 有眼神交流再溝通:
指導孩子或跟孩子溝通時,一定要確認孩子眼睛要看你,甚至注意力在你身上時,再開始跟孩子說,可以的話,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說話,更能幫助孩子將你的話聽進去,孩子有聽進去,表現一定會比沒聽進去來的好。
3. 教孩子覆誦聽到的話:
要教會孩子習慣覆誦別人的話,這能幫助孩子記住,減少出錯,因此,鼓勵孩子在聽完對方的話時,可以接著說「你剛剛是說……」。
4. 正向溝通避免激起情緒:
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他一直做不好被罵是很挫折的,久了有時你會覺得孩子像刺蝟一樣,你的好意提醒他卻激烈回應,例如我們很習慣在講完話後,問孩子「你聽到了沒」,但孩子聽了之後,只會覺得你不相信我才這樣問,或者是你又要嘮叨……,就會產生反抗的情緒。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鼓勵與陪伴,可以是「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你怎麼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