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愛說「不要」,不聽大人怎麼教?
► 3.5歲~5歲:「挑戰權威」的不要
這個年齡孩子的心智發展正處「感同身受期」,也就是說孩子正發展簡單的同理心!若沒有很好的同理心,在情緒緊繃的時刻,就容易用尖叫的表達 「我不管,我不要!」然而,這是需要嚴格建立兒童行為規範的時候,也是同理心培養的好時機,教師或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哭鬧尖叫行為的發生率!
老愛說「不要」孩子怎麼教?
1. 二選一溝通法
「喔~妹妹生氣了嗎?是想要吃餅餅還是要玩球球?」(表示情緒上同理孩子;同時給予選擇,轉移孩子憤怒的情緒,並專注在提供孩子表達意圖的方法)
「對喔,想要吃餅餅嗎!那先坐坐,先坐好就吃餅餅。」(多些眼神注視,讓孩子期待內在想法被實現,此時孩子因表達不好的生氣情緒可稍緩解)
2. A溫和的語氣+B簡單的指令+C鼓勵好好說
ABC三步驟有助於孩子自我調適與情緒恢復,可以搭配使用隔離的方式(帶到房間裡相較客廳為單純的環境),讓孩子哭,待情緒宣洩、哭完了才出來。情緒強度降下來時,鼓勵孩子用「好好說」的方式!此模式越來越熟時,觀察孩子的情緒就要一觸即發時,就可以說:「生氣哭哭嗎?那要去房間嗎?」
讓孩子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若不想去房間,那就好好說!試著鼓勵孩子用溝通的方式,除了將需求意圖完整說出,也助於情緒的緩解調適。
3. 狀況練習取代強迫
「來來來!澤澤,媽媽跟你演一遍,媽媽假裝是你的好朋友誠誠,然後你來跟我借玩具,最後我說『我不要!我不想給你!』,你的感覺是怎樣呢?你會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呢?你會覺得收到一句『不要』,就像天快塌下來的感覺嗎?」
這個方式,是結合角色扮演及引導式的教育,讓孩子在虛擬的情境中,獲得比較充分時間的演練,他才不會在第一時間內,找不到方法回應,及找不到臺階下。
4. 讚美妥協
別聽到孩子說「不要」,爸媽就開始不耐煩,記得要轉念,這是正常的,反而是沒聽到孩子說「不要」,要記得好好讚美、抱抱孩子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