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動及過動孩子,不是嚴格管教就有效
這兩天有媽媽問到,學校裡有很過動及情緒暴躁的孩子,很擔心自己的小孩,跟這些小孩在一學習,會被影響,因此想換學校!我想,這是人之常情,但在教養的立場,我會換種做法:
1、當孩子的玩伴愛生氣或會打人,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們,並學習控制情緒,讓自己變成受歡迎的孩子!他們是最好的教材!
2、當孩子的玩伴不遵守遊戲規則,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思考並回想,有禮貌的表現是什麼?以及分享、輪流、等待的必要性!他們是最好的教材。
3、當孩子的玩伴能力比較弱或年紀小,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去發展同理心及學習照顧關懷!他們是最好的教材。
親愛的爸媽,孩子在成長中,我們不可能一直幫孩子選擇最舒適的環境,他們需要的是透過經驗,磨鍊出能適應環境及抵抗挫折的能力,所以是不是負面教材,看教的人如何引導了。
看到過動兒被學校老師貼標籤的新聞,心中真的非常難過,其實,社會真的需要對這些孩子多一分了解與關懷,融合式的教育真的急需落實。孩子是不專注?還是過動?還是好動?所有家長都需要一同來了解!
我常跟很多家長與老師釐清幾件事,第一個是過動是一種症狀、不是品行問題;再者,過動是可以透過行為的教育及療育,讓團體中的行為問題降低的;最後,過動兒對周遭人如何看待他們,內心也是很敏感的。我們當然需要同理老師在帶這群孩子的辛苦,因為一個老師要同時對很多孩子負責;但是這群孩子的活動量高坐不住,常分心與干擾,仔細想想,難道是他們所願,我想也非教養者所願吧!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治療過一個過動的小男生,在互動過程中,孩子竟然哭著向我求救,說大家都覺得他是壞孩子,聯絡簿每天都是滿滿的紅字,可是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可不可以不要去上學?可見孩子在他的環境中遇到多麼大的挫折,有時甚至讓他們放棄了學習!
過動兒家長教養策略
我想解決之道,還是要讓家長有多一點教養的方法,以下是給父母的12個過動兒教養策略:
1. 保持冷靜不隨孩子的情緒起舞
2. 說的再多不如直接做給他看
3. 事先訂好規則確定孩子有聽到
4. 利用馬錶或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
5. 獎罰要明確
6. 針對孩子行為處罰,不可以罵孩子的人格
7. 少吃甜食及油炸食物
8. 讓孩子寫功課前(或需要專心很久的學習前),身體先動一動
9. 要觀察孩子注意力快用完了,就讓他休息暫停
10. 找出孩子學習的強項
11. 讓孩子的目標,有可能達的到
12. 別忘了關心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