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愛咀嚼,會讓大腦活化降低、情緒起伏大
一位辛苦帶二歲半及四歲半孫子的阿嬷,很注重孩子喝奶。一問之下,原來是兩個孩子都不愛咬硬的食物,吃的又慢,怕營養不夠,只好給奶。
這真的要小心,因為咀嚼能力,與口腔、大腦發展有密切關係,漸進式訓練咀嚼能力,孩子才會長的好,三點提醒大家:
1、早餐不要光喝牛奶,要讓孩子多咬,早上咀嚼能幫助孩子大腦開機
2、咀嚼能力好,脾氣及專注力會比較好
3、二歲以後的小孩,大人吃什麼,孩子就吃什麼,別再讓他吃的軟軟軟。
這篇很重要,送給大家~
多咀嚼,情緒好,體重跟著沒煩惱
有一次直播時,有媽咪問,為何正餐吃不好,餐後點心卻不停的塞?含飯,都不愛嚼…
這讓我想到,日本研究發現,咀嚼時,可以增加大腦28%的血流量,讓孩子提神醒腦情緒好。
如果大腦,沒有從正餐咀嚼得到大量的刺激,又要維持平衡,那孩子就另闢戰場,不斷的從點心、零食、餅乾,來滿足自己的熱量及大腦了。
所以,正餐別吃的軟軟軟,階段調整孩子的硬度,就這個意思。各位苦主,降大家有比較懂了嗎?
體重為什麼這麼瘦?
這一題,我要討論的是正餐吃不好,而造成異常瘦的孩子,因為我在臨床上常被諮詢到。其實,成長中的孩子,主要的熱量,要從澱粉、蛋白質及脂肪均衡攝取。
如果孩子的咀嚼能力很差,但是如前面我們提得,他還是得維持身體的平衡,於是就會去找更多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吃,這些零食點心,透過口腔的咀嚼,可以滿足大腦所需要的刺激,讓孩子得到快樂的感覺,但….卻無法對長體重有所貢獻。
所以,這一類零食很多的孩子,我絕對不會跟他們的爸媽說:「孩子瘦瘦的有什麼關係,健康就好!」,因為我分析完他們一天吃的東西,一點都不健康,還可能影響未來長大之後的體質。
咀嚼能力,要階段性調整
如果你覺得孩子到大了後,再來練咀嚼能力,那真是大錯特錯。
副食品添加期,爸媽不重視寶寶的咀嚼能力,忽略半流質與固體食物的混和給予,而一直提供流體食品,孩子的口腔沒有多種類的食物刺激,接著進食行為會有問題(過度挑食、一直不咬就吞),最後就影響營養攝取,建立出不當的飲食習慣。
(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