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孩子為何會挑食,最詳盡的11招挑食破解法
很多媽媽都會對於孩子挑食問題感到煩惱,明明爸媽都不會挑食,為什麼生出來的孩子卻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呢?到底有哪些原因造成挑食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來讓孩子開心把食物都吃下肚呢?一起來看看!
幾個關於挑食的新研究,一定要讓大家知道
* 2016年瑞士的研究發現,要讓孩子吃蔬菜,告訴孩子蔬菜為何要吃蔬菜,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導孩子蔬菜為何重要,產生內在動機,會比你告訴孩子,你應該要吃,你就是要吃來得有效。
* 2016年台灣的研究(Chao HC, Chang HL)發現,挑食行為和不適當的親子互動、介入方式及孩子的發展有狀況有關。不適當的方式包括:威脅、給點心交換、額外的營養補充;欠缺良性的親子互動包括:沒有多鼓勵、多勸說。
* 2011年發表於美國飲食協會期刊的研究(Shim JE et al)發現,完整哺餵母乳六個月,並在六個月之後才給副食品,能有效避免孩子成為挑偏食。
* 2016年英國研究(Taylor CM et al)發現,挑食的孩子和不挑食的孩子比較起來,鋅和鐵較低,但並未低於標準值;而挑食的孩子比不挑食的孩子容易攝取較多的低營養價值零食(因為擔心吃不多,結果給更多零食或奶,反而更不愛吃、更挑食)。因此有挑食行為的孩子應該攝取較多含鐵含鋅的食物,還有蔬菜水果。
挑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但該怎麼做才能讓程度減到最小呢?
以下11個策略,是集合國外學者的建議以及我的臨床經驗,爸爸媽媽一定要試試:
用餐前的準備
1.孩子天生不愛新食物:孩子要接受新的食物,最高可能要嘗試10次之後才會接受,所以別在孩子拒絕兩三次後就認定孩子挑食,另外不挑食的媽媽孩子也比較不會挑食唷!要讓孩子接受新食物是有訣竅的,第一次給時,應是大量孩子愛的食物中混一點點新的食物,例如百菇炒一點點的甜椒;如果孩子拒絕新的食物,鼓勵孩子咬一口就好,不要用騙、藏、收買、強迫的方式。如果孩子持續拒絕兩三次,就先休息二到三週,在這段時間內利用繪本或實際到菜園認識這個食物,再換個方式提供,孩子接受的。
2.孩子應擁有吃飯的自主權:父母親負責提供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並依照孩子的年紀烹調處理,而吃多少和怎麼吃的決定權應該在孩子身上,父母親應該允許孩子有些食物偏好的彈性,只要孩子都依照著自己的生長曲線在走,每天有些大小餐是可以的。(想知道孩子的生長狀況嗎?上國民健康屬網站,輸入資料就可以知道囉!)
另外要記得食物是有取代性的唷,例如比較小的年紀肉類咀嚼能力可能不好,那麼其實可以用黃豆或其製品取代部份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