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2歲兒,有這十種叛逆行為!
當孩子不順他的意時,用尖叫大哭的方式,接著就是吵著要抱抱!
「你不哭,不哭才有抱!哭哭沒有抱喔!」
(此時不必氣急敗壞地與孩子解釋,因為當大人解釋時,難免自己的情緒也會被挑起,孩子是會感染到你的情緒而火上加油!建議用最簡單的規則先幫助孩子緩解當下的負面情緒)
「不哭就可以來抱抱,哭完了嗎?」
(然後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給孩子的訊息仍是簡單規則,試著放手讓孩子停止哭泣!因為每個孩子能力發展不同,父母可以觀察每次的強度變化,並且在生活中觀察孩子是否有特別喜愛的東西,當作情緒的安撫物,也可以是正向行為的增強物)
A溫和的語氣+B簡單的指令+C鼓勵好好說
ABC三步驟有助於孩子自我調適與情緒恢復
可以搭配使用隔離的方式 (帶到房間裡相較客廳為單純的環境),讓孩子哭,待情緒宣洩、哭完了才出來。情緒強度降下來時,鼓勵孩子用「好好說」的方式!此模式越來越熟時,觀察孩子的情緒就要一觸即發時,就可以說
「生氣哭哭嗎?那要去房間嗎?」 (生氣尖叫要去房間)
讓孩子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若不想去房間,那就好好說!試著鼓勵孩子用溝通的方式,除了將需求意圖完整說出,也助於情緒的緩解調適。
2.5歲~3.5歲:「很有主見」的不要及尖叫
這個年齡的孩子在認知、語言與動作都有很好的發展下,慢慢可以控制自己,也開始瞭解別人期待他怎麼做,負面尖叫愛哭的情緒應該逐漸下降!因此孩子開始甚麼事情都想自己來,需要人家關心注意,但矛盾的是,剛萌芽的能力發展還沒有十分成熟,父母無形中也對孩子累績越來越多規矩及不允許做的事情,也有一類孩子因為有弟弟妹妹一起來分享爸媽的關愛,讓孩子的情緒發展失衡,是這個年齡孩子大哭尖叫的原因!
★ 天才領袖建議您:
我是小幫手
可由家事著手,釋放家中簡單的家事給孩子幫忙,例如曬自己的小襪子、剝四季豆、洗洗水果等。另外,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與主動性也很重要!自己收玩具、穿脫鞋襪、吃飯…等等。
別讓處處「不可以」囚禁了孩子的發展
甚麼都想自己來的孩子:「我要喝水,我要自己要倒水」氣極敗壞的父母:「馬麻倒,你會倒出來又弄得全身濕,不可以這樣玩水!」
「不可以玩水」這件事,即刻成為孩子情緒爆炸的導火線!倒水這件事跟孩子手眼協調、手腕穩定度的能力有關,能力好了,自然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那灑出來的水呢?建議父母可以往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好~你自己倒,但是灑出來的水要拿布擦乾喔!」不僅解除了孩子想表現卻處處碰壁的負面情緒,也提供孩子更多元學習處理難題的方法喔!
3.5歲~4.5歲:「挑戰權威」的不要及尖叫
這個年齡孩子的心智發展正處「感同身受期」,也就是說孩子正發展簡單的同理心!若沒有很好的同理心,在情緒緊繃的時刻,就容易用尖叫的表達 「我不管,我就是要!」然而,這是需要嚴格建立兒童行為規範的時候,也是同理心培養的好時機,教師或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哭鬧尖叫行為的發生率!
★ 天才領袖建議您:
榮譽集點貼紙
獎勵孩子的正向行為,可以用孩子喜歡的貼紙、彈珠、印章等,讓好的情緒行為被強化、具體化的告訴孩子:
「你可以收集到這麼多貼紙耶!表示你真的很棒,可以好好說、不生氣!」
「你好貼心喔!都有幫馬麻想到」
角色扮演~如果是你怎麼辦?
藉由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情緒經驗來幫助孩子思考;練習「設身處地」引導孩子站在不同角度解讀情緒,了解情緒產生的成因。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觀察或體會,讓孩子記憶更深刻!另外,父母也可以適當操作幽默感,天馬行空的溝通方式搏君一笑,也讓喜歡挑戰權威的孩子可以卸下心防,自然地討論情緒行為的話題!
親愛的爸爸媽媽,了解孩子這些不要及尖叫背後的原因,善用天才領袖的供給你的小方法及教師經常使用的教具,可以讓孩子心智滿足,減少情緒暴走的行為,更可以讓您不成為抓狂父母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