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行為,會變成老師心中的恐龍家長
先說好,這一篇,主要是要促進親師間的溝通,希望大家都更有同理心,提早了解他人的想法。
而且,不瞞大家說,不是老師們請我寫的,反而是數十位家長,很擔心自己變成老師心中的恐龍家長,拜託我寫的。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好事啦,因為如果教育跟教養如果能達到一個平衡,了解大家都是以愛孩子為出發點,希望他們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好,其實,最有福氣及受惠的,就是我們在意的孩子。
小心!原來這些行為,會變成老師心中的恐龍家長
關心行為1:老師一寫(說)了什麼,就覺得馬上要去好好解釋,不然孩子會被貼標籤。
關心行為2:為了比較好溝通孩子的行為,會強烈要老師的line或FB,甚至電話。
關心行為3:孩子回家一抱怨什麼,就想趕快找老師了解事情的真相。
關心行為4:一直問孩子在學校是不是被欺負,覺得孩子上學很不快樂,或老愛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學甚麼。
關心行為5:挑偏食、生活自理老師教比較有效,在家都不聽,就放給老師教就好。
關心行為6:孩子還小,規矩沒那麼重要吧!何必強迫要跟上團體?
關心行為7:班上特殊的孩子,希望老師能好好管教,不然我的孩子會被帶壞。
關心行為8:學校的食物應該都很難吃,還是我自己準備去比較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