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的陪伴方法,讓孩子情緒更反彈!
5. 硬要孩子發音清楚
除了字要講清楚,有些家長還很強調句子的完整度,不到三歲的孩子,句子可能要求的跟中班程度一樣,孩子可能需要兩三次才有辦法將句子說完整,這會讓孩子一直有挫折感,沒自信。
6. 要求只能乖乖坐著玩
孩子就是有活動量的需求,活動量沒有滿足的孩子,就會容易會有躁動、衝動能行為表現。
7. 看書每頁都要仔細看
不少媽媽會問,跟孩子看書,我都還沒念完,孩子就一直急著翻,怎麼辦?閱讀這件是要先有樂趣,才有可能深入研究,因此不需要太早強調孩子要一頁一頁看完,反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圖片,一起找出圖畫中的人物,孩子覺得有趣,大人在逐漸將故事串起來,最後在一頁一頁將故事說完整也不遲。
8. 什麼都覺得很髒
前幾天聽到一個媽媽有感而發,孩子把盆栽打翻了,為了訓練孩子的責任感,請孩子自己處理,儘管等等媽媽可能要花三倍的力氣收拾善後,結果阿嬤說,不行,土很髒,大人收一收就好了…。甚麼都覺得髒、大人不好清潔,就不讓孩子嘗試,會剝奪孩子的感統發展機會。
9. 什麼都要一起玩
現在媽媽多半不會要求手足間大的要讓小的,會強調一起玩,但殊不知這個一起玩是假公平,有些年紀小的孩子,遊戲發展本來就是平行遊戲,怎麼可能一起玩,結果換來的是兩個都不開心,要讓手足一起玩,大人要有技巧,既然是玩,就要開心,絕對不是說一句一起玩,問題就解決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