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反應出問題,大人要教5件事!
孩子有時的情緒反應會讓你摸不著頭緒嗎?全家人一起幫孩子慶生,高高興興唱生日快樂歌,結果孩子就莫名哭了起來;媽媽試吃自己煮的料理,只是說了一句,「好像不夠鹹」,小孩就情緒激動大聲地說「哪會,我明明就吃很多」。
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對情境的處理沒方法,唱生日快樂歌時,全部人的焦點都在孩子身上,明明是很開心的情境,但對某些敏感的孩子而言,反而會感到不知所措而哭泣。另一個容易被大人誤解的例子是,孩子在大人說教時,會動來動去、甚至嘻皮笑臉,大人可能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樣,大人都在不高興了,還這麼不識相,在那邊笑,殊不知,其實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當下的感覺,只好用看起來不適合的態度來緩解情緒。
另外,有些時候,孩子情緒反應不一樣,是由於孩子誤解他人的情緒,例如媽媽明明只是在思考下次怎麼煮得更好,結果孩子卻可能認為媽媽在難過,覺得自己煮得不好吃,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人的難過失望,就變成激動甚至憤怒。更多情緒判讀錯誤的例子有,小朋友只是看孩子一眼,孩子可能就覺得對方是在瞪他;大人只是隨口說了一句「你好可愛」,孩子就認為是在嘲笑他、說他幼稚。
因此,在教導這類情緒反應很特別的孩子,大人要注意:
1. 分析一下孩子對於他人的情緒判斷究竟對不對,如果不對,大人要教會孩子判斷。
2. 針對情境做出適切的情緒反應,孩子需要你具體告訴他該怎麼做,例如大家看著妳唱歌,你就開心地一起拍手,如果覺得看著大家眼神不自在,那你就看蛋糕;當老師在跟你說話時,你就手放在腿上不亂動,如果看老師會讓你感到不自在,頭可以低低的。
3. 如果孩子已經誤解而有情緒,建議先讓孩子冷靜下來,可以請他深呼吸或喝個水休息一下,冷靜後和他討論他是否理解當下的情境為何,讓他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清楚,並且說說對方和自己的感受。
4. 接下來再進一步跟他討論要如何安撫對方的情緒,或是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應對,讓對方和自己的情緒都變得更好。
5. 討論完後,最重要的是要實際演練,最重要的是,也要試著常跟孩子演練不同情境要如何去應對。
不要以為孩子的情緒解讀和反應天生就該會,很多孩子就是錯誤解讀或錯誤反應的時候,他們需要大人的耐心教導,如果大人不好好跟孩子解釋引導,只是說「你怎麼會這樣…」,孩子不僅學不到,反而可能更容易焦慮緊張、更敏感,就會產生更多的社交人際衝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