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拖拖拉拉怎麼辦?爸媽要從5習慣改善
孩子愛拖延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沒動機、沒興趣、疲累、壓力大、挫折想逃避等,但更多是因為「對時間的現實感低」,以及「組織計畫能力不足」。
所以孩子總是會覺得時間還很多,覺得等一下再做就可以了,結果往往變成:
.睡前才發現還有事情沒有做
.作業沒寫多少就花了好多時間
.作業不管多久之前給,總會積到最後一天
.早上都快遲到了,才發現東西還沒準備好
當爸媽的每天看,心都累了,想要改變這樣的生活,5習慣要養成:
【5點養成不拖延好習慣】
1.帶孩子製作事情清單:
我從孩子大班起,每天他們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將今天該做的事列出來,一開始可能是大人列,後來就交由孩子自己列,大人檢查。孩子不會寫字?不會注音怎麼辦?那就用畫的,反正只是一張清單,讓孩子完成就打勾,重點在讓孩子每天一回到家就能先好好思考,今天有什麼要做的事,包括作業、才藝練習和家事等,然後視覺化呈現出來,絕對比你一直耳提面命有效。
2.教孩子安排作業順序:
孩子寫作業很慢?沒效率?遲遲未動筆?有可能來自於孩子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寫,或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完。其實寫作業的順序安排是有大學問的,若孩子的功課數量較多,可以教孩子先從可以很快完成的作業開始,而比較難或要花比較多時間的作業,要分段參雜在中間,切記不要把最難、耗時最久的作業通通堆到最後一次寫完,這只會讓孩子更想拖。
3.陪孩子建立週計畫表:
現在不少孩子有在外補英文,也會有作業,若都要在補習前一天完成,若再加上學校的作業,那週間的那天晚上負擔實在太大了,因此從大班或小一開始,就要教孩子分散完成的概念,建立一週計畫表,並且讓孩子知道週一到週日,每天可以運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例如周四晚上會上鋼琴課,那麼週四晚上就不能規劃太多事,要分配到其他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