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保護要怎麼教?8個自保守則大公開
3、身體隱私不給碰
從小建立正確的性別教育,養成孩子機警、判斷、表達的能力,從小就要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教育,包含認識自己的身體、瞭解與異性身體的不同予以尊重。
不隨便碰觸他人的私密部位,同時也不能讓他人隨意觸碰。可以透過故事、和孩子一起討論,或是做些模擬情境來演練。
這裡不能摸!
一定要教育孩子這是屬於自己的身體,這些部位不能給別人摸,因為連爸爸媽媽要摸都要尊重你問過你,更何況是別人。
但不要讓孩子覺得保護自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我們要很正向的去教導保護自己的觀念,不是只有這些地方不能摸,只要你感覺不舒服,任何地方都不能摸!
延伸閱讀>>自我保護没提早教,孩子容易被侵犯
4、走騎樓不走暗巷
當孩子慢慢長大,為了培養孩子獨立,家長一定會有漸漸放手,讓孩子到家裡附近買東西、自己上下學……等機會。
建議爸媽規劃一個較為固定的通勤路線,注意孩子平常會出現的地方;多留意附近有無較陰暗、偏僻、危險的場所,在陪孩子回家時,可適時告訴他們這些都是壞人會出現的地方,盡量不要過去。
5、不忍耐、有事要跟爸媽説
台灣統計:近七成受害者未滿18歲遭性侵,兒童安全觀念顯得隔外重要,千萬別以為孩子還小不用教,講了也不懂。
除了給孩子正確的觀念之外,很多已遭遇不幸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關心與陪伴。不只性侵、暴力事件也一樣,往往因為這些因素,讓孩子更沒勇氣說出口,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及創傷。
6、叫、推、逃,找人幫忙
兒童怎自保 遇陌生人謹記「叫、推、逃」原則,三步驟,讓孩子學會最基本的自保方式。
從幼兒園銜接至國小這段時間,就可以給予「警覺」、「防備」的觀念,甚至遇到陌生人意圖不軌,要謹記「叫、推、逃」三原則,大聲叫喊、跑離陌生人、並找熟識的人說明事情經過!
7、跟朋友一起行動
當孩子落單時,是最有可能被壞人鎖定的時候,結伴同行,不但可以壯膽也可以防止不壞好意的人接近,遇到狀況也能互相幫助!
不可以一個人行動,需告知父母行蹤,跟朋友出門也是一樣!
8、冷靜,想辦法逃脫
為避免孩子在真的遇到壞人時不知如何反應,平時可多跟孩子做演練,並教導孩子危機處理方式,不幸被抓住,要盡量保持冷靜,不要激怒壞人,隨時找機會離開,或想辦法傳遞訊息給別人。
以上幾個兒童安全的教養方式,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即早落實,讓孩子從小養成機警、判斷、表達的能力。
在這個社會上,可能還是會有少數案例,孩子可能連反應、求救的時間都沒有,造成永遠的遺憾與不可挽回的悲劇,但也不能因此阻止身為父母、教師的天職,你只要多一些時間與耐心,多教孩子一點,遇到危險的機率就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