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容易受同學影響,爸媽該怎麼教?
「別人有我也要有!」
「因為xx上課玩,我就跟著玩了呀!」
「他都可以晚睡,為什麼我就不可以!」
你也常聽到孩子說這些話嗎?
小一的樂樂,在幼兒園時就很容易受同學影響,現在就更誇張了,不僅跟著同學上課起鬨、說不好聽的話,還一起做危險的事,同學有什麼他也要有,同學做什麼他也要做,也越來越會對爸媽沒禮貌……,令爸媽十分頭痛。
雖然班上有特別的學生,但大多的孩子都沒被影響,為何我的孩子就會被影響?
孩子容易受同儕影響的4大原因
其實孩子容易被同儕影響,通常有下列四大原因:
原因1、覺得好玩:
對於別人的行為好奇,覺得有趣,就跟著學,這通常令大人感到小孩很狀況外,大人就已經常在「管教」」那個源頭了,難道你都看不出來嗎?。
原因2、羨慕別人:
嚮往別人所擁有的,這通常和孩子對生活不滿足有關,要嘛就是被管控太嚴,要嘛就是感到被忽略,因此容易一股腦地想要跟他人一樣,自制力差的孩子就會連行為都跟著學。
原因3、缺乏自信:
這會讓孩子在團體中有找不到立足點的感覺,因此會在團體中找比較英雄式的人,或霸王,去親近、一起調皮,來展現自己也很「強」的那面。
原因4、尋求認同:
在團體中感到孤單,看到同儕去做那些事情都能獲取注意力,就會想要跟著去做,這樣至少就有朋友了,而得到團體歸屬感。
容易受同儕影響,其實也未必全是壞的,有些時候同儕影響是正向的,例如孩子可能會更勇敢、更敢去嘗試新的事物、學校活動參與度會提升,就像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如果交到比較適應力良好的同儕,孩子就會很快適應上學這件事;當然,很多時候爸媽最在意的就是負向的影響,例如:
>>同儕愛看電視、平板,他也要看。
>>同儕帶零用錢、吃零食、有3C,他也要有。
>>同儕的沒禮貌、講粗話,他也要學。
>>同儕做危險或破壞規則的行為,他也要做。
>>同儕愛打電動、看漫畫,他也跟著討。
孩子容易受影響,爸媽這麼教
面對這種容易被同儕影響、愛跟風的孩子,我們總不可能都像孟母三遷那樣,為了找適合的同儕,一直說搬就搬吧!而且,無論哪一種環境,總還是會有特殊份子存在的可能,這是孩子必須學習面對的,因此爸媽有幾件事要教孩子:
1、跟風時看看他人的表情:
你覺得有趣、好玩,但其他人呢?這是教導孩子不白目、要跳脫自我,你在你自己的世界玩得很開心,但你注意到別人了嗎?再教導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回應可是其他同學也都有笑,這時家長就需要再進一步帶著孩子思考,甚麼時間該做甚麼事,這個時間是誰的時間,例如上課是老師的時間,你最應該考慮的是老師的感受,還有想聽課同學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