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富翁養成術,十招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
根據調查,20到30歲卡債的青少年,有9成以上,從小都沒有自己去分配使用錢的經驗!希望孩子未來能有正確理財觀念,真的要從小教!
其實,從小教孩子理財金錢觀,一點都不難!有十件事爸媽要從小教,一起來看!
建立金錢觀 1 | 讓孩子從小練習買票券
例如可以在帶孩子去搭公車時,車票就讓他們自己練習用零錢去投,因為每一站的車資不同,就可以帶他培養「價值不同」的觀念。而且他會從比較之中,去培養初步的數學觀念跟金錢觀。
建立金錢觀 2 | 讓孩子玩金錢交易桌遊
平時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金錢交易的桌遊,可以藉此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例如勇闖EQ神秘島的情緒桌遊,孩子只要完成情緒任務之後,就可以獲得金幣。透過這些獲得金幣的任務練習,就能從玩樂中,提升金錢價值觀。
建立金錢觀 3 | 教孩子滿足,不是別人有你就要有
要引導孩子知道,不是別人買你就也要跟著買!很多孩子看到別人有的東西,就會回家吵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他也要買同樣的東西。這時候的教法應該是要提醒孩子,去觀察自己有,但別人沒有的,這樣孩子才比較能學會知足,而不會都只是在觀察別人有的而已。
建立金錢觀 4 | 讓孩子了解父母是透過工作在賺錢
很多父母常會跟孩子說:「如果我沒去上班的話,家裡怎麼會有錢?!」這樣只是說沒上班錢要從哪裡來。其實可以有更好的說法,可以這樣說-「我去上班的話,一天是賺$1500,但是家裡一天要用掉$1000,而且繳你的學費,可能一次就要繳$800…」。這些金額都要跟孩子說,這樣下次孩子想要買一個破千的東西時,他心裡面才會有感覺,才會懂得珍惜。
建立金錢觀 5 | 讓孩子學習記帳能力
其實每一年過年放長假、寒暑假的時間,都是帶孩子學習自己記帳的最好時機。如果爸媽這麼做的話,培養孩子記帳的能力,也是在訓練他們做計劃的能力。擁有計畫力的孩子,也比較不會拖拖拉拉,能夠比較自律。
建立金錢觀 6 | 讓孩子習慣用現金消費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現在有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直接拿儲值卡、悠遊卡給孩子,讓他們可以方便一點,只要嗶嗶一下就完成消費;但其實這樣對孩子根本沒有感覺,對他數學觀念和金錢觀的建立,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記得,要讓孩子用零錢、現金消費,才能對金錢更有感。
建立金錢觀 7 | 讓孩子學習自己分配金錢
當孩子拿到零用錢或紅包壓歲錢時,最重要的就是教他分配的重要性。例如一部分拿去存起來,一部分可以拿來娛樂,一部分拿來買需要的東西。千萬不要讓孩子全部都不花,只把它存起來,這樣他養成了只花爸爸媽媽錢的壞習慣,之後在花錢時就不會有感覺。所以有錢全部都花光,跟全部都不花,這些都是NG的金錢觀教養。
建立金錢觀 8 | 教孩子不要衝動購買
當孩子想買東西的時候,要教他先想想看,這是需要還是想要的東西?有沒有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如果超過預算的話,要先問過父母。而爸媽也需要先跟孩子訂好消費原則,例如幼兒園的小朋友,要訂他的消費範圍在NT$10-$50;小一到小三的範圍在$100以內,中高年級可以訂在$300-$500。如果有把原則先訂好,可以有效延遲孩子的消費衝動。
建立金錢觀 9 | 教孩子不為了錢而刻意做事
很多孩子為了得到零用錢,就會跑來跟父母談判,像是我掃地可以有多少錢、考試一百分可以得多少錢…等。這種一律都不可以給!為什麼呢?這樣做除了會讓金錢的價值觀偏差之外,當有一天這個誘因沒有時,孩子就不會去做這件事情,所以這是很危險的作法。
建立金錢觀 10 | 讓孩子看見父母的金錢身教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無形中的教育做得好,孩子就不會太偏差。例如當爸媽收到一個包裹的時候,你要趕快轉頭跟孩子講一件事說,「你看,這是我等了好久終於等到特價才買的東西!不是媽媽亂買的哦!」這樣做,不是在教孩子小氣,而是在教他們思考,而且是示範給他們看,這是最好的教育。
教孩子理財盡早開始,別讓他們錯過重要的機會教育
因此,下次當孩子拿到紅包時,別再只是通通幫他存起來,這樣可能就錯過重要的機會教育。提早讓孩子認識金錢、使用金錢、分配金錢,才能讓孩子學會到當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
延伸閱讀: